【本報台北訊】台北市北投國中10日晚間發生嚴重疑似食品中毒案件,共17人送醫,衛福部食藥署初步認定過敏或細菌性食品中毒可能性高。食藥署統計近2年食品中毒事件案件數翻倍成長,112年為633件,去年高達1750件,分析是寶林茶室中毒事件後,產生的通報現象。
去年初,北市餐廳寶林茶室發生嚴重食品中毒事件,造成多人死亡。食藥署研判,寶林茶室事件後,全民中毒意識提升,醫療院所及民眾通報案件增加,也讓食安事件暴增,分析食物中毒最高季節,多落在天氣寒冷的冬季或春季,原因是天冷諾羅病毒較易傳播。
北投案件事發後,衛生局向衛福部疾管署申請流行病學調查,疾管署發言人羅一鈞出面反駁,稱中毒者症狀「非病毒或細菌性食品中毒」,卻遭食藥署打臉,食藥署食品組長劉芳銘說,經多位專家分析研判,可能是過敏反應或細菌性食品中毒。
長庚醫院腎臟科系教授及主治醫師顏宗海說,北市衛生局初步認定是學童吃下的茄子,含有俗稱「茄鹼」導致。衛生單位已採檢事發現場食材等物品帶回檢測,只能等待進一步化驗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