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婚嫁 食物解碼

◎楊淑文 |2008.07.24
1373觀看次
字級

社會愈開放,人們執行傳統習俗就愈趨向簡化,一些習俗中的飲食文化因此往往被人忘了最初的功能。中國的傳統婚禮,到了今天,我們還有誰會思量在繁文縟節的背後,隱藏了怎樣的祝福和期許?

現代婚禮雖然濃縮簡化了,但中間大量含有祝福意味的食物並沒有依時代變遷全部消失,就算某些材料的消失,這種對吉祥避邪食物的重視,一向在傳統飲食文化中根深柢固,追源溯流,原來古人相信象徵性食物有其代表意義的真實力量,習俗流傳下來,婚禮從繁到簡,但中間有意義的食物卻鮮有消失。

台港禮餅 嫁女必吃

自古以來,中國人喜於女兒出嫁時向親友派餅,散播喜訊。「過大禮」是指新娘過門前半個月左右,男家擇好良辰吉日攜帶禮金和禮品送予女家,當中禮盒的數量以擔計,一擔已有一百斤餅。嫁女是一件大事,禮數要做足,糕點包餅要用漆木盒裝妥,用麻繩擔挑送到女家。禮俗專家鄭惠說,十多歲時常替爸爸送餅,擔餅一到女家,主人家會給一封紅包給她,這時就功成身退。

徐州喜果子 四運亨通

徐州地區,在女兒出嫁前,母親會為她準備一口皮箱,裡面放一件紅衣服、一雙紅鞋子、一條紅絲帶、外加一包喜果子。喜果子指的是由大芙蓉、羊角蜜、金錢餅、雞蛋糕四種糕點組成的食品。

大芙蓉代表官運、羊角蜜代表生活幸運、金錢餅象徵財運,而雞蛋糕則代表旺盛的生子運。女兒出嫁隨身拎著這個箱子到夫家,除了把喜果子拿出來給前來恭賀的親朋好友享用,共同沾點「喜頭」外,裡面其他東西連同箱子則深藏床下,這也就是所謂的「壓箱底」,有避邪之功。

女兒過門後,會幫娘家的父母、兄弟姊妹各買一雙鞋子,親人們過來都要換一雙新鞋穿回去,以顯她的待客之道和把吉祥的喜氣帶回娘家。

豫西隨身餃 免受婆婆氣

豫西地區新娘的傳統嫁妝除衣物、被褥、家具外,還有一種家家必備的飯食嫁妝———隨便飯。此種飯菜事先由娘家準備好,姑娘出嫁的當天,用食盒裝好,隨迎娶的隊伍帶至婆家,加熱後給新娘食用。隨身,飯的品種有菜、饃、麵條和餃子等,但多為生餃子,也稱「隨身餃」,餃子的數量也有講究,它由姑娘出嫁時的年齡來決定。

有的地方餃子的數量和姑娘的年齡相等,有的地方要比年齡多一個,意為「有餘」,為的是圖吉利。

但今天年輕一代知道隨身餃子的並不多,只有詢問豫西地區六十歲以下的人才知道。六十五歲的丁媽媽說,之所以為女兒捏隨身餃子,也是為了捏住親家的嘴,怕女兒到了婆家,親家絮絮叨叨使女兒受氣。

吃隨身餃子也有很多講究。「新娘進入洞房後,要坐在朝向喜神的方位,開始「坐時辰」,「坐時辰」時吃隨身餃子。餃子放在開水鍋裡一燙便要撈出來,不能煮熟,新娘吃的時候有人會問「生不生」,新娘只能說「生」字,是生孩子的意思。

現在的人不覺得有什麼,過去新娘說出「生」字,臉都是羞得通紅的。那些鬧洞房的還不滿意,說「沒聽見大聲點」,新娘子還得說一遍。」

上海嫁女甜湯 五福臨門

老上海的結婚風俗,現保留下來的不多,其中一樣是嫁女甜湯。甜湯內有桂圓、花生、紅棗、蓮子、銀耳或百合,俗稱「五福臨門」,桂圓象徵富貴和團圓;花生上海方言稱其「長生果」,象徵長命百歲,同時也有早日得胎的意思;紅棗和蓮子則寓意早生貴子,銀耳代表清白,指女兒要恪守婦道,銀耳熬羹湯汁潤滑濃稠,香濃可口。

女兒出門前,母親會親手餵女兒吉祥寓意的「五福臨門」甜湯,寄望女兒出嫁後生活一切如意幸福,早得貴子。

江蘇滿大飯 豐衣足食

米飯在餐桌上再尋常不過,但裝在一個海碗裡,滿滿的一大碗,江蘇后東縣稱之為「滿大飯」,女兒出嫁前,吃上這一大碗,一方面希望這一輩子都豐衣足食,天天有飯可吃,再方面也在喜宴的繁長程序中,不致於因沒時間吃飯而挨餓。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