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餐店

文/周盈君 |2025.05.15
80觀看次
字級

文/周盈君

我讀了整個下午的書,那是一位韓國設計師撰寫的,他以設計師的觀點,帶領讀者領略城市的魅力。我喜歡他簡潔流暢的文字,便開始留意我所居住的城市是不是有值得書寫的地方。

如果一座城市能像他這樣慢慢品味,便是福分。我搬到新居已近半年,但居所周邊的商店與市集仍在探索中,可能廚房完備,我常從超市買回地瓜葉、紫茄、雪白菇等蔬果,就在自己的廚房切剁起來,雖則如此,有時仍被吃喝的欲望、不須下廚的閒懶引逗而外出用餐。

回憶從前租賃的日子,總喜歡到早餐店點盤花生厚片,喜歡老闆烤得焦脆,搭配一杯熱黑咖啡,開啟我的晨光。這對我而言是平價的享受,蒙受早餐店鐵盤上竄升的油煙,髮與衣服的纖維沒多久都染上食物的氣味,而後埋首報紙尋覓相同的靈魂頻率,有時也會張望其他用餐的客人。

我和某位顧客似乎說好各自在固定的位置用餐,他面向整座擺滿書籍玩具的櫃子,我則坐於他的斜後方,他點蛋餅,我選甜滋味。我們座位雖則分開,但竟每早都上演搶報紙戲碼,如果他比我早到,我那天便無法邊用餐邊讀報。

於是我總在六點左右就定位,他通常比我晚些,往往僅背只漆黑的後背包,頂著乾燥鬈曲有如稻草的髮絲,臉容的皺紋迴圈年輪,身形嬌小,背微佝僂,是營養不足而略顯破舊的身軀,可我們同愛沐浴字海,那是種默契。

而當我吃膩花生厚片,就會走進對面另外一家早餐店用餐。它燈光昏暗,桌面乾淨,有對母子總會晚我半小時抵達,沒多久,他的餐點便紛紛登場,我僅說「他」,是因為那母親總也沒點餐。他的孩子身軀微胖,點了盤兒童餐,上頭擺數根切短的德式香腸、草莓三明治、炸得酥脆金黃的薯條。那孩子在餐點未到前,不曾和母親說上一句話,只鑽研手機,倒是母親會和孩子聊天,但那總是有一搭沒一搭地對談,好像雨要落不落的。

我在這家店點的是起司歐姆蛋和一杯中杯熱咖啡,他們喜歡用乳白的瓷盤和馬克杯承裝食材,較諸我經常光顧食用花生厚片的那家,多了點愛護地球的環保。

店內光線不足,但我依舊讀報,在那裡,沒人和我搶報紙,一大早內用的人稀少,不是熊貓外送的來取餐,就是在門口等候外帶的人們,疫情嚴峻時內用區成了禁區,點餐前還得輸入足跡的實名制,那時,在裡頭用餐的悠閒突然只成回憶,打亂每個人的生活節奏。

因為我特早來訪,所以時常在餐點未送上前側耳傾聽老闆對話,她們一位留有鮑伯頭,一位則有齊耳的俏麗,閒聊的內容都被我聽得清楚,但我並非竊聽者,也許她們認定我是安靜的常客,因而放心地在我面前大嚼是非,舉凡家族糗事、政令不足,蠻橫的顧客,都成為嘴上軼事。

我於是聽到那位鮑伯頭的老闆說起某回家族旅行中,他的弟弟帶著女友與家人共餐,然而車行北宜公路,那女孩經不起迂迴崎嶇,胃一陣暈眩不安,就在餐桌上嘔出下嚥不久的食物,甚至還濺到鄰座者的衣裳,還好她弟沉住慌張,淡定處理,嘔吐物如陰魂的氣味才在慌亂中削弱了一半,

隔數月,老闆竟就說起可愛的姪子哭鬧不休的事,抱怨此頑童哭聲雷動,任何人懷抱疼愛都無法勸止,但她還是愛他,買了好多玩具給他。

有時鮑伯頭的對齊耳說話的語氣凶悍,但這不常發生,大多數齊耳女孩只是聽,偶爾回個零星散句。兩人都一臉酷相,但在疫情時他們耐心教我掃描實名制。

有陣子想戒澱粉,點的歐姆蛋菜單上沒有,她們也不在意,依舊煎給我。兩人煎法雷同,散蛋上放了片香濃起司,待火力令之熔化,起司與蛋密合無間後,再將它們如棉被般齊整對折。鮑伯頭做得工整,齊耳者每回煎起,那模樣必然撩亂無章,所以每回我都暗自希望是前者掌廚。

除了閱報,我也喜歡在那店裡聽廣播預測星座運勢,雖然每回都被鐵盤的煎煮聲掩蓋、店家嚷嚷之說話聲湮沒,但我享受那聽不清楚的感覺,彷彿為今日運勢塗層想像的色澤後便已滿足。有幾回,從便利商店買了烤地瓜帶進店裡享用,無視牆上貼有禁止外食而咬嚙起來,雖然他們沒有阻止,但我仍不安地指著地瓜說:如果不能吃,再告訴我一聲阿。她倆點頭,沒再說些什麼。

回想種種,雖然租賃的日子沒有廚房,但在早餐店享用餐點的種種,至今難忘,好幾次周末假日都想騎車上那兩家早餐店重溫一番,可惜現在已不再是花生厚片的愛好者,而新居附近亦發覺可取代的店家。至於起司歐姆蛋,我也能在廚房用平底鍋炮製,雖然味道始終不及鮑伯頭,而店內用餐的聲響、陰暗的氛圍等則難以仿製,遂知隨著時光流逝,有些人事只能停格在記憶中,而我在新居,想與在地有所連結,彷彿又得重新開始,重新培養彼此的默契與習慣。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