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張穎容台北報導】現在學生帶手機進入校園的情況頻繁,手機管理問題引發關注,教育部修正《高級中等以下學校校園行動載具使用原則》,教育部長鄭英耀指出,下周會公告,今年9月開學全面實施,以學生進入校園,手機就集中管理為原則,但如何集中管理,尊重各校規範。
鄭英耀指出,《高級中等以下學校校園行動載具使用原則》,全國22縣市在教育部的原則下訂定規範辦法,都有共識,與家長、教師和校長團體充分討論過,目前只剩行政程序流程,預計下周就會公布,9月開學全面實施。
鄭英耀說:「原則上手機進校園集中管理,在一個大原則裡面,尊重各學校訂的規範和辦法,校方如何管理,是否採取『養機場』等方式都尊重。」他說,部分學生可能有兩支手機,會交沒用的給老師,他理解學生年少輕狂愛作怪,相信學校會有規範。
遭疑權責不明 教育部澄清
另有學校認為,教育部手機管理權責不明,將問題推給學校,鄭英耀澄清,「不是權責不明,因為中央訂政策,但國民教育落實屬於地方自治權責,所以雙方花了一些時間建立共識。」
教育部昨舉辦「攜手共護網路新世代」記者會,邀請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衛福部、數位發展部等單位,結合地方政府、學校代表、家長團體、電信業者與專業機構,一同協力合作。
根據iWIN網路內容防護機構調查,孩童首次接觸網路的年齡從8.7歲降至7.1歲,113學年度國內兒少每日平均上網時間達3.96小時,顯示有手機成癮問題。教育部將推出免費數位工具包,協助家長設定孩童使用手機時間和過濾不當內容等,讓兒少遠離網路帶來的風險。
鄭英耀表示,隨著網際網路、手機和短影音的出現,青少年一個自拍、轉傳的動作,不知不覺中讓身心和時間都被占用,忘了周遭的親朋好友等人的情感連結,造成學習上的負面影響愈來愈多,憂慮、憂鬱等行為表現也不斷增加。
數位工具包 管控用手機時間
國教署長彭富源表示,教育部將推廣免費數位工具包,不管是iOS、Android系統手機,都有內建管理工具,也將提供操作指引,讓家長可以管控孩子的手機使用時間、禁止瀏覽不當網站,以及防止而擅自安裝App。
此外,彭富源指出,強化家長數位素養與親職教育也相當重要,將透過融入家庭教育中心、社區大學、樂齡學習中心等相關資訊數位課程活動進行宣導,或是透過家長座談會、親師座談會等活動中設置攤位,協助不熟悉資訊或隔代教養的家長了解如何裝管理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