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外電報導】英國監管機構最近批准一家律師事務所「Garfield AI」成立,特別之處在於,它由一位倫敦訴訟律師與一位量子物理學家創立,沒聘用真人律師,全靠人工智慧(AI)提供法律服務。
兩位創辦人合作開發線上工具,專門幫小商家與普通人追討債務,最基礎的服務是由AI代寫小額訴訟程序適用的催款信函,只要2英鎊(約新台幣81元);付50英鎊(約新台幣2012元)能由AI準備法庭需要的文件,甚至能生成專業的法庭陳述稿。
共同創辦人Philip Young表示,英國每年有60億到200億英鎊的債務收不回來,因打官司又貴又麻煩。他希望他的律所,能讓一般人也打得起官司,同時協助法庭減少積壓案件。
但目前還不能全然讓AI獨立處理案件。所有AI生成的內容將由Young親自審核,並透過抽樣檢查,確保品質。
全球許多律師事務都正在摸索,如何更有效率地運用AI,除了上述案例,有些大型事務所會開發AI工具,來處理費時又不賺錢的業務,例如反壟斷與基金設立文件。
報導指出,AI進軍法律業,不只改寫傳統律師角色,也促使法律服務系統轉型。面對這波革命,各國司法單位與法律從業者勢必正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