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醫界、民團呼籲,衛福部署應盡速修訂診察費等相關支付標準,落實「不同工、不同酬」等目的。健保署醫務管理組長劉林義表示,特殊檢驗檢查、手術等診療項目已做到「不同工、不同酬」,至於診察費,最近兩次專家會議研擬將區分為一般及複雜診察費。
「以疾病科別區分是否為複雜診察費,這並不公平。」劉林義說,每一科別醫師都可能收治困難診治的患者,初步鎖定多重慢性病、急重難罕症患者,當次診斷的病情如為困難、複雜,當然診察費給付點數就會多一些。
舉例來說,三高、心臟疾病等多重慢性病患者平時到院回診,診療相對單純,即給付一般診察費。若診察時發現病情惡化,需進一步檢查、治療,就適用複雜診察費,劉林義指出,相關配套措施,仍在研議中。
不少國家以診療時間長短作為診察費高低的標準,劉林義指出,這部分仍有爭議,需要分析大數據。目前初步規畫仍以診療內容為主。最近專家會議討論就會訂出一般、複雜診療費等定義,屆時再與醫界溝通。
台灣醫療改革基金會執行長林雅惠說,為了確保全國醫師都能獲得好的薪資待遇、工作環境,建議健保署應速修訂支付標準,並加速《醫療法》、醫事勞動專章修法,保障醫師的友善職場及勞動契約,以降低困難科別醫師流失。
此外,報稅季即將來臨,政府為減輕納稅人照顧身心失能家屬負擔,無論是聘僱外籍看護、使用長照給付,在申報綜所稅時,附上證明文件,每人每年可減除長照特別扣除額新台幣十二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