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近期《藥事法》一○三條對中藥販賣業規範引起藥界反彈,藥師團體抨擊是「竹篙套菜刀」違法擴大解釋,認為中藥也是藥,應由藥師管理;中醫藥團體認為,當中藥房消失,中藥材供應鏈在失去下游的情況下迅速瓦解,將影響後續供貨,是民眾、產業及政府三輸的局面。
根據《藥事法》第一○三條,具特定資格的中藥從業人員,在通過國家考試後,可從事中藥材批發零售、調配傳統成方用藥、中醫師處方調劑等四項業務。但相關考試至今遲未實施,引發產業內部不滿。
衛福部統計,在《藥事法》一○三條框架下,中藥商家數從二○○五年的一萬二千一百六十八人,大減至去年的七千八百七十五家。中藥團體示警,若再不止跌,十年後恐凋零至不到三千家。
藥師公會全聯會理事長黃金舜說,「我們不是反對中藥,是反對繞過專業監管、違法掏空法治的政策!」質疑衛福部的解釋令,簡直是「修幾門課就能賣藥」,專業門檻蕩然無存。
中藥商全聯會名譽理事長馬逸才認為,藥師的反彈沒有道理,除了發照不如預期,加上年輕人嫌麻煩來愈不願意走進中藥行,「藥師爭取多元發展,我們是爭取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