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市深水國小配合情境及自製宣傳單,讓學生學習本土語言更添趣味。
圖/國教署提供
【本報台北訊】為提升學生學習本土語言的興趣,教育部國教署一○六學年度起辦理沉浸式教學計畫,藉由多元方式營造語言學習環境,參與學校逐年增加,至一一三學年度已有一百一十五校九百五十六班參與,超過兩萬三千名學生受益。
安坑國小教師楊麗雯在音樂課結合沉浸式教學,課程中帶唱歌曲,並從歌詞中提問,確認學生認知程度。同時,運用分組討論、搶答等教學活動,讓學生在趣味中學習本土語言的詞彙。
石牌國中教師林連鍠以本土語言作為溝通媒介,從植物的特性說起,結合實作經驗引導學生親身接觸農田,讓孩子了解到,原來長輩口中「番薯毋驚落塗爛,只求枝葉代代湠」的俗諺,是期勉孩子堅毅成長。
國教署表示,為營造深化學習情境,一一三學年度透過高雄市深水國小、南投縣過溪國小及新北市中正國小等三所學校試辦,以建置本土語文閱讀角、全校性獎勵機制、本土語文相關表演或競賽,以及課餘時間辦理多元學習活動等方式,增加學生學習興趣。
高雄市深水國小教務主任車惠純,以建置超市的概念進行學習情境的規畫,讓學生彷彿置身在市場購物,要自己計算:「三粒蘋果加一蕊花菜,總共一百四十箍」,從遊戲中學習自然對話及互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