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身體動腦社交互動 大腦保持活力防失智

 |2025.04.11
525觀看次
字級
孤獨與缺乏社交刺激會提高失智風險,因此要保持人際互動,與人分享想法與情感,能有效刺激腦部運作。圖/123RF

【本報台北訊】許多人擔心經常忘東忘西是否為失智症的前兆?台大醫院神經部特聘主治醫師邱銘章指出,記憶力衰退是中老年人常見的現象,但若「重複出現記憶力問題」,並且「周遭人也覺得有異狀」,應盡速就醫診斷。

邱銘章提醒,如果出現某些記憶短暫遺忘的情況,不用太過緊張,例如,從房間走到廚房後突然忘記要拿什麼,走回房間才又想起來,這在心理學上稱為「走道效應」,在正常人身上也會發生,這種現象是大腦為了節省記憶能量所做的調整,並不代表失智。

走道效應 記憶暫忘莫擔心

許多人擔憂頭部外傷可能增加失智症的風險,邱銘章表示,這確實有可能,但一般日常生活中的輕微碰撞並不會直接導致失智症。真正需關注的風險,則是來自中度以上的頭部外傷,尤其是導致意識喪失或昏迷超過一小時的情況。

邱銘章說,當腦部因外傷出血,並在電腦斷層掃描或核磁共振掃描檢查發現異常,長期累積可能成為失智症的危險因子。

因此,保護頭部並避免嚴重外傷,是預防失智症的重要措施之一。

避免頭部重傷 埋下失智因子

人生可大致分為40歲以前、40至65歲、65歲以後3個階段。

邱銘章指出,在前2個階段,應該積極學習新知,如接受教育、培養新技能,以促進大腦神經網絡的連結,提升認知儲備,進而降低失智症的風險。

許多40至50歲的上班族可能會發現,過去能輕鬆同時處理多項工作,但現在卻感到力不從心。邱銘章表示,這並非失智前兆,而是「工作記憶」下降,建議隨著年紀增長,使用大腦資源時要更專注,一次只專心做一件事情。

邱銘章指出,記憶力衰退是正常現象,但若重複出現記憶力問題,應盡速就醫。而年輕時多存腦本,搭配「3動」可讓大腦保持活力。

1.動身體:每周至少進行2.5小時以上的有氧運動,讓心跳上升、身體微出汗,有助於促進腦部血液循環。如果真的沒時間,可快走和騎腳踏車通勤。

2.動腦:多學習新事物,如學下棋、烹飪,或挑戰不同工作內容,避免大腦陷入固定模式。

3.社交互動:孤獨與缺乏社交刺激會提高失智風險,因此要保持人際互動,與人分享想法與情感,能有效刺激腦部運作。

目前並沒有特定藥物能有效預防失智,但研究發現,健康飲食能夠減少風險。其中,地中海飲食與麥得飲食被認為最有幫助。這些飲食模式強調4大重點:1.攝取大量生鮮蔬菜,但須留意並不包含水果,莓果類除外;2.多攝取非精緻穀類、綠色蔬菜、堅果、橄欖油等富含抗氧化物的食物;3.減少攝取葷食,以減少飽和脂肪酸對大腦的影響;4.限制全脂奶類、加工食品等,避免攝取過多反式脂肪。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