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勞退新制基金去年大賺近7000億元,1000多萬名勞工拿到一筆大分紅,有人發文自爆進帳近160萬元引發熱議。事後發現,該案例是將數百萬元舊制退休金全部轉入新制退休帳戶,創造驚人財富效果。
根據最新統計,截至去年底,已有9416人將舊制退休金轉到新制帳戶,目前還同時擁有舊制與新制年資的35萬名勞工,則是握有舊制退休金轉入新制「門票」的潛在對象。
純舊制年資 沒有權利轉入
一名50多歲勞工新制加上舊制年資共30年5個月,他將舊制年資11年的退休金轉到新制帳戶,加上近20年雇主按月提撥的新制退休金,兩者合計603萬元;此外,他也按月自提薪資6%退休金,加計每年分配新制基金累計收益金額達385萬元,其中光去年就分配進帳159萬6474元,帳戶累積本金加收益總額1167萬元。
勞退新制才上路21年,這名勞工能夠收益達1000多萬元,關鍵在於他將舊制退休金移入新制帳戶,加大了新制帳戶本金金額。由於勞退新制帳戶每年收益分配是根據帳戶內總金額計算,雖然每人分配的收益率都一樣,但帳戶總額愈多,分配金額也愈多。舉例來說,如果帳戶總額是50萬元,去年收益就分配到約8萬多元。
不過,保留舊制年資選新制的勞工也不是人人有機會,必須符合以下條件之一。首先,達到《勞動基準法》第53條舊制退休金條件。勞工若保留舊制年資,保留年資後,勞工必須持續留在原單位工作,直到達到勞基法的退休要件,工作滿25年才能取得領舊制退休金資格。
其次,如果勞工尚未達到舊制退休金要件,例如雖然保留舊制年資10年,但是在該公司任職只有20年,等於尚未達到舊制退休金資格,若雇主願意先結清舊制年資,勞工就有機會提前領舊制10年年資的退休金,再轉到新制帳戶。但因結清舊制年資並非強制規定,因此這類情況的決定權在雇主,若雇主沒有意願先跟勞工結清舊制年資,勞工就得等到達到舊制退休金要件,亦即工作滿25年才能申請退休。
舊制結清成本高 有彈性作法
由於結清舊制年資對雇主不見得有好處,爭取難度不低。
專家建議,法令對雇主結清舊制年資既無強制規定,也沒有結清對象與範圍規定,如果雇主擔心成本太高,可以考慮「部分結清」或「分階段結清」,例如擇定已達舊制退休請領資格勞工結清,或具一定年資勞工結清,不失為彈性作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