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高雄訊】高雄新生兒人數2014年迄今連年崩跌,推估2032年總人口將跌破260萬人,比縣市合併之初少17萬人。市長陳其邁為化解少子化危機,推動產業轉型、廣設公共托嬰中心、加碼托育補助,但民代直言,房價動輒千萬元加上通膨,年輕父母比以前更不敢生。
少子化及高齡化是各地面臨的難題,高雄市長者人口占比逾20%的「超高齡」行政區比比皆是,其中田寮今年2月僅3對新人登記結婚、新生兒4人,但死亡23人,逾65歲人口占近3成,全市最高,街道、廟宇、客運放眼全是銀髮族,青壯世代寥寥可數,更別說嬰幼兒。
今年2月底高雄總人口數近273萬人,中華經濟研究院預警,若無人口激勵政策,高雄2年後15歲至64歲人口可能低於90萬人,建議市府提供誘因,舉辦聯誼活動促成良緣,吸引雙薪育兒的年輕世代移居,提升生育機會。
為化解少子化危機,陳其邁上任後廣設公托、加碼托育補助,率先補助孕婦產檢交通費,目前全市有63處公托,明年預計增至85處,生育津貼每胎補助3萬元,今年起更補助40歲以下罹癌女性凍卵支出。
議員直言,生育補助催生效果有限,高雄現在房價動輒千萬元起跳,自備款就要400萬元,養小孩負擔太大,通膨讓年輕父母比以前更不敢生小孩。
議員指出,公托數量不夠,每區至少要設2處,像仁武區移入人口多,公托需求大於其他行政區,但日前啟用第3處公托,160人搶28個名額,供需落差很大。整體薪資也應上調,年輕人才有生小孩的底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