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佛光會及綠色公益基金會共同開辦「佛光綠色永續人才養成計畫」,首場於三月三十一日透過網路授課,近一千八百位佛光人參與第一階段課程。佛光山住持心保和尚(大圖中)、國際佛光會祕書長覺培法師(大圖右)、綠色公益執行長戴慶華(大圖左)與會。圖/綠色公益基金會提供
【人間社記者廖麗珠台北報導】國際佛光會及綠色公益基金會共同開辦「佛光綠色永續人才養成計畫」,首場於三月三十一日透過線上授課,近一千八百位佛光人參與第一階段課程。
佛光山住持心保和尚撥冗以錄音勉眾,這個世代,遇到全球暖化及氣候變遷的問題,氣候環境可以直接影響人類的生存,對於綠色永續,大家一起加把勁讓地球健康,「這是菩薩的事業,我們發心挽救地球,等於是在挽救人類一樣!」期待這樣的力量能夠持續擴大,獲得更大的共鳴。
推行淨零 邁向永續發展目標
國際佛光會祕書長覺培法師感謝綠色公益規畫這一系列課程,鼓勵大家回饋每天所做的事情當中,符合SDGs聯合國十七項永續發展的哪幾項。例舉:「三好微電影」符合六項;一張海報,可以讓大家所展開的行動對世界帶來和平正義,也就是用非暴力的文化來推動和平,就符合SDGs第十六項的目標;一個良好的健康與福祉,透過心靈的撫慰祝禱符合第三項。
覺培法師接著說,佛光會以關懷社會、世界及人類為思考點出發,所做的每一件事情都以眾生為念,其跨宗教、跨國界永續夥伴的精神即符合第十七項夥伴關係等,都是永續發展目標的重要實踐。
綠色公益基金會執行長戴慶華說明,「本計畫旨在提升佛光會永續影響力及淨零碳活動規畫,藉以選拔具自然永續理念的會員參與專業培訓,精進碳盤查、淨零規畫與社會影響力等技能,成為綠色先行者」,他期待大家加入,共同推動淨零的未來。
培訓分三個階段,一是永續影響力線上培訓,二是自然永續專員培訓,再來自然永續高級專員及自然永續師認證等課程說明。
當天是第一階段課程主題「永續新時代的人間行者」,如何認識人間佛教與SDGs行動的環節,含括挑戰與緊迫性──氣候變遷與地球永續危機、SDGs的背景和目標、永續素養與人間佛教、佛光會的永續地圖、SDGs實踐之影響力分析等五項要素。
戴慶華從「誰吹響了蝗軍的號角」、「抹鹽巴的蝗蟲是孩子當天唯一的糧食」、「蜜蜂不見了」,說明這些都是因為氣候變遷所產生系統性的變異關係。再談到「冰封的病毒即將甦醒,下一個流行病來自氣候變遷」、「巴基斯坦的洪災」、「洛杉磯野火延燒」等。國際探討碳排量課題「二○五○年ZERO」及「二○三○年較二○一○年減少四成五」,都是在解決「地球不能再升溫攝氏一點五度」的問題,讓人類不要成為氣候難民。
佛光事業 契合環保護生理念
課程的核心段落中,戴慶華引導學員從「佛光會日常活動出發」,以所熟悉的三好校園為例,引導如何對應聯合國SDGs的具體目標與子指標。透過簡表與視覺化方式,建立一張「佛光永續地圖」,讓佛光人能夠明確辨識──我們早已不是SDGs的旁觀者,而是實踐者與推動者。他強調,這不僅是一種對活動的再詮釋,更是一場從善念出發、向願力擴展的價值重構。
戴慶華結語時,期許大家都成為永續新時代的人間行者,把做永續當作修行,以慈悲為光、以行動為願,發願將這盞燈化為無盡燈,照亮這片人間大地。
課程結束後,學員紛紛回響,透過本次課程,不僅更加清楚掌握SDGs的十七項目標核心理念與實踐方式,也驚喜地發現佛光會多年來推動的「三好教育」、「蔬食護生」、「植樹護地球」等行動,早已深刻契合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