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台灣入境觀光在疫後成長緩慢,相較於鄰近國家,我國的攬客策略依舊停在找網紅行銷、給補助的做法,甚至於面對過往主要入境大國日本市場,在疫情後都呈現態勢疲軟。旅遊業者認為,台灣應該淘汰舊產品,包裝新亮點,觀光學者也強調行銷手法要更狠,找出更多獨家。
台灣入境旅遊協會榮譽理事長王全玉表示,台灣如果宣示要成為觀光大國,歡迎全世界的旅客來台觀光,就應該對入境產業有長遠、穩定、踏實的行銷方式。周邊鄰近國家目前的出國旅遊型態是日本人出國喜歡去韓國,韓國人喜歡去越南,加上去年底中國對韓國試行免簽政策,讓韓國人擠爆上海,當這些國家都在跟台灣觀光做競爭時,我們能推出什麼攬客策略?
王全玉表示,公部門不是沒有在推觀光,但行銷要有策略、方法,針對不同市場也要擬訂不同議題做廣宣,行銷模式不外乎找代言人、找網紅,這些做法各國都一樣,但客源樣態、屬性是什麼?要拿出大數據佐證。近幾年台灣在海外推觀光,喊的口號、主題每年都不一樣,國外旅客如何有記憶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