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與不似之間 墨石神韻現禪機

曹麗蕙 |2025.03.27
325觀看次
字級
在畫作〈非耶是耶〉中,張正林運用潑墨筆法,以簡約筆觸勾勒山勢,山下的大片留白是河川,當中點綴一葉輕舟,禪境流瀉而出,恰與展名「似與不似之間」相互呼應。圖/《人間福報》提供
作品〈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展現張正林在篆刻與書法上的深厚功力。圖/《人間福報》提供
藝術家張正林(右2)水墨畫特展昨日舉行開幕式,依空法師(左3)、師範大學名譽教授黃光男(左2)、《人間福報》總主筆柴松林(左1)等人出席。圖/記者張睿杰

【記者曹麗蕙台北報導】以一筆一墨一紙,畫千山千水千樹!藝術家張正林筆下的畫色只有黑與白,這不僅是他的創作風格,更是他對人生的深刻體悟,他饒富哲理說:「人們生活在黑白之間,要參透黑與白的禪機,才能畫出純淨的山水畫。」「墨石神韻,似與不似之間──張正林水墨畫特展」即日起至6月26日,於佛光山文化院台北辦公室藝文空間展出。

新書發表 精選118件畫作

特展開幕式與《墨石神韻,似與不似之間──張正林水墨、篆刻、書法專輯》新書發表會,昨天同步登場。

佛光山文化院院長依空法師表示,張正林是他的二哥,雖是素人,但自小愛山林、愛攝影,還自組足下登山社,帶領許多人親近大自然,「他最初自學書畫、篆刻是自娛自賞,然而如同逍遙遊,中國文化中意境最高就是玩」,而後二哥作品也發展出自己的風格,並在佛光山相關美術館展出,「這次的新書是自他200多件畫作中精選118件,展覽更精選了17件展出」。

談到展名中的「似與不似之間」,張正林笑著解釋,正因為美與意境存在於「像與不像」之間,值得觀者細細品味。他的創作融和工筆與寫意,形神兼具,呈現獨特的藝術風格。

在畫作〈非耶是耶〉中,他運用潑墨筆法,以簡約筆觸勾勒山勢,山下的大片留白是河川,當中點綴一葉輕舟,禪境流瀉而出,恰與展名「似與不似之間」相互呼應。

獨創形式 讓書法篆刻對話

此外,作品〈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展現他在篆刻與書法上的深厚功力,「這是我獨創的形式,上半部經文以隸書書寫,下半部則以篆體刻章對照。」透過墨與刻的交融,使觀者在觀賞之際,也能感受到書法與篆刻的對話。

師範大學名譽教授、水墨畫家黃光男表示:「雖然張正林出身非專業,但作品絕對在專業之上」,從張正林的作品中能看見他的誠懇用心,「初心最重要,他的心清淨,圖也乾淨」、「腳踏千山萬水,畫的就是千山萬水,非常了不起。」

前中華文化復興總會祕書長蘇進強(作家履彊)表示,張正林「妙筆生山水,山水中自有其禪境」。前台南市美術館副館長黃華源也盛讚張正林畫中不僅有山靈之氣,更有文人優雅的逸氣。

台北道場住持滿謙法師則分享,張正林的創作不只書畫有禪味,篆刻也獨具特色,值得細細欣賞沉澱;《人間福報》社長妙熙法師也說,這是文化院落成後的第4檔展覽,「感謝張老師以作品讓文化藝廊增添光輝」;國際佛光會中華總會副總會長趙翠慧也表示,是每個人的巧智慧心、大家對張正林的敬佩關愛,成就今天這場盛事。

其他包括佛光文化社長滿觀法師、香海文化執行長妙蘊法師、《人間福報》總主筆柴松林、國際佛光會中華總會北區協會區委程麗麗、鐵雕藝術家吳奇娜、插畫藝術家葉郁玫等共襄盛舉。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