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考中心對國語文試題出現「火星文」等網路流行用語引起的爭議,認為大部分考生都能順利作答,確認不送分,答案則從寬認定。
大考中心僅試閱兩千份試卷,便以「多數人都會回答,沒有城鄉差距」之理由來回應外界的質疑,招來家長團體代表的抨擊,實為必然。
畢竟出現火星文試題,一來會影響考生作答的心情,二來幾分之差便可能影響考生未來所就讀的學校。
要出一份有「效度」及「信度」的試卷,的確不容易。然而,學測試卷上卻出現火星文考題,雖然僅是「題幹」,用來解釋題型的「例子」。
然而,高中課程裡並沒有火星文的寫作語法,怎麼可以拿不容許考生使用的火星文,放在全國考生的試卷上?「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難怪會引來家長的撻伐。
另外,答案從寬認定,豈不間接承認試題出得不好?好的題目不容許有所爭議,圖形符號意義多,一旦大部分考生提出申請複查,大考中心要如何確定?考生解釋合理就給分,又給多少?還是不合閱卷老師所想的答案就不給分?
學測試題的良窳攸關老師的教學及學生的學習,要測驗考生的文字、文法及句型等,命題的方式百百種,重點是要符合命題原則。
往事不可諫,來者猶可追,期盼大考中心廣納、徵詢多方意見,讓來年的命題更臻於嚴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