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女性電台 為偏鄉婦女發聲

 |2025.03.09
438觀看次
字級
納薩瑪 (右)在田裡採訪一名農民。桑加姆電台不僅記錄當地農耕知識,也為農民發聲。圖/取自《衛報》官網
阿爾戈爾(中)在電台進行訪談。這些廣播都是即興的,內容涵蓋從農業技術到婦女權益等各種主題。圖/取自《衛報》官網
桑加姆電台是印度第一個全女性經營的電台,由當地婦女負責節目製作、採訪、剪輯與播報。圖/取自IG@dds_sangham

【本報綜合外電報導】3月8日國際婦女節(International Women's Day),是全球向女性致敬、感謝她們的努力與貢獻的日子。在印度,一群女性透過廣播發聲,將知識帶入農村,改變無數人的生活。

她們來自印度社會最邊緣化的達利特族群,雖然沒有媒體背景,卻透過電台製作節目,傳遞農業知識、女性議題與民間故事,讓資訊跨越地域限制,成為農村居民的重要知識來源。

2008年,這座位於印度特倫甘納邦馬克諾爾村(Machnoor)的小型社區廣播電台——桑加姆電台(Sangham Radio) 正式開播。這是印度第一個全女性經營的電台,由當地婦女負責節目製作、採訪、剪輯與播報。如今,十多年過去,桑加姆電台不僅成為附近數十個村莊居民的重要資訊管道,也為農村女性提供一個自主發聲的平台。

未受專業訓練  仍全心投入製播

45歲電台主持人納薩瑪(Masanagari Narsamma)說:「這支麥克風,是我們的武器,讓我們能說出真相。」

當夜幕低垂,印度南部特倫甘納邦桑加雷迪區的電波開始活躍起來,桑加姆電台準時開播,為聽眾帶來有趣的知識。

納薩瑪與她的同事阿爾戈爾(Algole Narsamma),在致力於農村婦女服務的非營利組織「德干發展協會(DDS)」支持下,從零開始學習廣播技術。她們未受過正規媒體訓練,卻熟練地操作音控設備、設計節目、進行採訪、編輯音檔,將一個簡陋的小型錄音間,變成連結農村與世界的橋梁。

「我們的節目內容很豐富,涵蓋農業技術、女性權益、當地民間傳說和健康知識。」 阿爾戈爾說:「這些話題之所以重要,是因為我們的生活就是這樣,我們和村民們有一樣的經歷,也明白他們的需求。」

該電台最受歡迎的節目之一,是邀請老年村民講述民間故事與傳統歌曲,這些廣播不僅是娛樂,更是一種文化傳承方式。「當我聽收音機時,我感覺與自己的根相連了。」70歲的村民錢卓瑪(Chandramma)說:「這就像聽到我們祖先的聲音。」

推動女性權益 討論健康知識

這座全女性電台,也成為推動女性權益的平台。過去,許多農村婦女對法律權益一無所知,甚至對月經、更年期等議題避而不談。但在桑加姆電台的節目中,這些曾經的禁忌話題,如今已被坦然討論。

電台團隊還邀請法律專家,為當地婦女講解家暴、財產繼承權、教育權等法律知識。一名聽眾回應:「以前,家庭糾紛只能讓地主來決定,現在我們知道可以尋求法律幫助。」

此外,廣播甚至成為農村的「失物招領中心」。村民若遺失牲畜,可以透過電台公告,讓鄰村的居民幫忙尋找。阿爾戈爾笑著說:「我們曾透過廣播幫一名村民找回走失的山羊!」

然而,納薩瑪和阿爾戈爾卻面臨一個現實問題——年輕人正遠離收音機,轉向手機與社群媒體。為了應對挑戰,桑加姆電台計畫將廣播數位化,把節目轉為Podcast或網路直播,並建立互動式語音應答(IVR)系統,讓沒有智慧型手機的村民,能撥打特定電話號碼收聽節目。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