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宜君,全家人都好擔心妳,拜託妳趕快回家!」民國七十九年次的蔡宜君已失蹤超過五百天,一家人透過各種管道協尋卻毫無下落,令他們心急如焚。
蔡宜君兩個月大時,因家中經濟因素將她留在金門給保母照顧,直到三年前才接回家。蔡爸爸說,自己過去沒有能力照顧她,現在有能力了,將她接回來,卻因過去無法共同生活,宜君認為爸爸不愛她,已多次離家。「在新聞上看到無名女屍時,真的擔心得不得了,很害怕宜君在外遭遇不測。」
據警政署統計,去年全年共一萬一千七百多名兒童與青少年失蹤,其中高達八千四百多件為兒少自願性離家,佔總數七成二。兒福聯盟基金會調查四十七位曾經離家的孩子,發現高達八成孩子在離家過程中曾遭遇困難,包括打工被剝削、性侵害及暴力傷害等,其中有七成四孩子曾想回家卻擔心被罵。
「暑假期間孩子的離家率比平日更高,難保不會發生暑期離家潮。」兒福聯盟董事長馮燕表示,兒盟統計發現,離家孩子的年齡多在十三到十七歲青少年,尤其以國中生最多,比率高達六成四。
調查發現,孩子離家後最常逗留的地點就是打工場所及網咖。馮燕指出,有四成六孩子離家後待在打工地點賺取生活費,還有三成八因線上遊戲及網路交友誘惑選擇留在網咖。路邊攤及餐廳的逗留比率也高達三成八。
另外,離家的女生比男生遭遇到更多困難,離家女生在外遭遇困難的比率高達八成六。馮燕表示,每四個離家的孩子中,有三個想要回家,在外受到欺負也不敢找警察,害怕被帶回去。「近四成孩子在外沒有錢,常常餓肚子,還有部分找不到工作或沒地方住,離了家才發現生存困難。」
內政部兒童局主秘陳坤皇指出,民眾或雇主看到失蹤兒少協尋海報時,試著多看兩眼,注意身邊是否出現失蹤的孩子,若孩子已經失蹤,可撥打失蹤兒童諮詢專線:○八○○○四九八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