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眼淚》從創作端的概念發想及設計,製作端的採購、運輸、倉儲到演出執行等,細緻思考各項永續相關細節。圖/國家兩廳院提供
【本報台北訊】兩廳院今年推出首次執行碳盤查的自製表演節目;中華民國畫廊協會則在去年協助3家畫廊執行展覽的碳盤查,並在去年底公布《畫廊碳足跡盤查參考手冊》。畫廊協會綠色使命辦公室計畫主持人石隆盛透露,有畫廊收到歐洲代理商通知對送到國外展覽的畫作收取碳費,展演啟動碳盤查已是大勢所趨。而為了減碳,許多音樂會、表演節目已取消實體節目單,然而,「巴哈靈感」創辦人梁秀玲卻連續兩場音樂會都出版專書,當作音樂會的「節目單」,提供樂迷收藏。
兩廳院上周宣布,和法國導演大衛.吉塞森攜手打造的台灣限定版《給你的最後一封情書》,將是兩廳院自製節目首次執行碳盤查,計算包括製作、排練裝台演出與拆台所製造的碳排放量,並在排練及演出期間以永續概念執行後台工作。
規畫綠色交通 減少碳排放
無獨有偶工作室劇團與劇作家詹傑推出的《甜眼淚》,則從創作端的概念發想及設計,製作端的採購、運輸、倉儲到演出執行等,細緻思考各項永續相關細節。兩廳院副總監許美玲表示,前幾年已累積綠色製作相關經驗,碳盤查由兩廳院自己執行。
不只是表演團隊,觀眾的通勤也對碳排放影響顯著。兩廳院藝術總監劉怡汝表示,兩廳院正在規畫「綠色交通」,希望讓搭捷運來看表演的觀眾折抵捷運費用。台中歌劇院藝術總監邱瑗也說,今年將對訪客及觀眾進行碳足跡調查,用累計點數兌換商品等方式,鼓勵大家使用大眾交通工具。
石隆盛指出,目前台灣執行一次碳盤查30萬起跳、藝術產業難以負擔。畫廊協會因此製作《畫廊碳足跡盤查參考手冊》提供建議,也有取得證照的專員可協助碳盤查。
由於紙張也是碳排放量的來源之一,許多表演節目已取消實體節目單,改讓觀眾用手機掃碼下載。然而,梁秀玲認為,在資訊爆炸、碎片化的時代,聽音樂會更需要一本專書,帶領聽眾系統性、深入地理解音樂背後的時代背景。
音樂會結束 專書繼續長銷
去年10月巴哈靈感在高雄衛武營舉辦的「舒伯特『冬之旅』」全本音樂會,音樂會現場提供的「節目單」,是由4位學者撰寫、厚逾600頁的專書,銷量破千,音樂會結束後繼續長銷,令人驚奇。
東海大學音樂系助理教授蔡永凱是兩書的主編,邀來東吳大學德文系系主任萬壹遵等4位學者跨領域合寫,從音樂、藝術、歷史等不同角度切入音樂會,梁秀玲表示,未來只要有重量級音樂家或聲樂家來台,希望都能出版一本音樂會紙本專書,讓音樂會結束後,其所帶來的力量還能透過書本延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