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高齡和少子化讓健保永續成挑戰,「無效醫療」更可能成為壓垮醫護的最後一根稻草。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前總院長黃勝堅表示,民眾及醫師對死亡議題不重視,國內預立醫療諮商(ACP)的利用率不及百分之一點七,若臨終照顧風氣不改善,病房持續「照顧死亡」,開再多加護病房、安寧病房都不夠用。
台北政經學院基金會與台大公衛學院舉辦「健保三十永續研討會」,昨天討論醫療體系與健保資源的分配與正義,對於健保面臨的問題,主辦人、前監察委員黃煌雄指出,政府應拿出改革魄力,解決問題。黃勝堅以「無效醫療」為題,說明醫院如果是生命末期照護主要場所,急診與加護病房將人滿為患,醫病關係惡化,醫護流失更嚴重。
病人最後一程死在醫院的比率增加,台灣加護病房密度高居全球第一,仍一床難求。黃勝堅表示,救命資源不該拿來延長死亡過程。
去年死亡人數二十萬人,預計二○五○年達三十一萬人,黃勝堅提醒,醫院不該是生命末期最後的照顧場所,若大家對死亡議題不重視,救命資源用來延長死亡,「死亡人數將超過預測值。」
此外,立法院去年通過《再生醫療法》,衛福部日前公告六子法,包括規範再生醫療審議會、再生醫療技術及指定製劑管理、機構取得再生組織或細胞知情、再生醫療廣告及嚴重不良反應通報、研究發展獎勵等。衛福部醫事司長劉越萍指出,預計年底前完成公告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