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去年引發關注的「剴剴」遭虐案,在等待出養的安置階段被漏接,立委林月琴昨舉辦《兒童及少年權益保障法》修法公聽會。她表示,近年許多兒少事件處理,暴露機構人員資格審查與資訊串接、偏差兒少處遇與轉銜服務、及替代性照顧政策等,出現漏接、服務破口等,顯現社會安全網失靈與不足。
衛福部社家署兒少組組長林資芮表示,衛福部版《兒少權法》修正草案依照聯合國兒權公約(CRC),至於安置資源管理,草案新增家庭寄養服務及團體家庭管理規範,明定財團法人或財團法人附設機構才能設兒少安置機構,並強化管理密度及財務監督機制。
此外,林資芮也表示,草案納入兒少服務相關人員及寄養家庭違法事件調查處理機制, 同時新增安置兒少服務紀錄、保存及銷毀規定等處置措施。
另一方面,若兒少安置有漏洞,也容易讓遭不良集團幫派拉攏落入犯罪陷阱,據最新報告,近十年少年犯罪人口以十五歲至十八歲為主,且以詐欺為大宗。行政院長卓榮泰說,政府將自今年起至二○二八年投入七十六億元經費預防兒童及少年犯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