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互動設施透過物聯網及高速傳輸資訊技術,帶領參觀者操作模擬古代舷外浮桿帆船。圖/史前館提供
【記者曹麗蕙綜合報導】國立台灣史前文化博物館卑南遺址公園推出全新單元「台灣玉的海上貿易往來」,這項科技互動設施透過物聯網及高速傳輸資訊技術,帶領參觀者操作模擬古代舷外浮桿帆船,體驗新石器時代晚期,在台灣東部島內的海路交流與貿易場景。
史前館表示,距今約三千五百至兩千五百年前,新石器時代晚期的卑南文化玉器使用達到巔峰。學者推測,這些玉器主要是由當時鄰近花蓮豐田玉礦區的專業玉匠,在玉器工坊群內製作,透過跨海貿易流通至菲律賓和越南在內的環南海地區。
史前館指出,全新的「海上玉路帆船航行模擬體驗裝置」以卑南遺址的歷史為背景,模擬新石器時代晚期的航海情境。參觀者可在不同天候條件下,嘗試判定航道、操控船舵,學習掌舵與領航的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