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獎者/蔡宗錡
「你知道『拾荒者』這個詞指的是什麼嗎?」
升高二的暑假,因為參加營隊期間田野調查的緣故,接觸到了「拾荒者」的議題,我和營隊組員在南機場夜市到萬華火車站的大街和小巷四處穿梭,不停地詢問路人:你知道「拾荒者」是什麼嗎?
整日觀察下來,有趣的是許多人對拾荒者茫然不知,但當我們拐個彎以「撿回收的」來比喻時,路人儼然開關被打開似的,會滔滔不絕地分享他們的經歷和想法,比如說住家附近拾荒者日復一日做的事,或是本身與拾荒者有過的特別互動……。一整天的街訪結束後,我緊抓著電腦和時間逐字整理文稿,溘然間發現了這個現象,不免有些感嘆。
其實,我們對很多人事物都不曾有過真正的認識,卻常輕易地以淺薄的印象恣意想像和評論。
田調的前幾天,我們跟著萬華當地的非營利組織──五角拌,進行拾荒體驗。先聽完創辦人針對拾荒者的議題分享後,我們分成兩組進行。一組就地跟著已來到總部的拾荒者出發拾荒,另一小組則走進社區到拾荒者的家門外再出發。
我參與的是後者——走到拾荒者的家門外再出發。當創辦人帶著我們走入萬華社區,歷經數十年剝蝕的國宅,環狀圍成一個圓圈,感覺雜亂又毫無生命力。佇立國宅中心仰頭一望,是蔚藍的蒼穹搭配炙人的豔陽。上到住宅的唯一途徑是水泥陡坡,陡坡的罅隙間長滿雜草,上方房屋斑駁的磚瓦看起來搖搖欲墜,有水滴無意間滴落我的頭頂,牆壁上偶見明顯裂痕;各家門外都堆放雜物和洗衣機,後來聽當地人說明,方知屋內空間極度窄狹,卻得擠下一家多口人。頓時,我意識到剛才的我正以事物的表象囊括甚至批判我不知道的悉數,原來,看似被台北遺棄的地方確實潛藏了許多的不可抗力。
不久,我們到了一位拾荒者吳阿姨的家門前,創辦人叫醒了正在午睡的吳阿姨。吳阿姨穿著一襲粉色的連身裙和再生製造的紅白拖,一手拉著推車出門,便帶上我們沿街拾荒。我們沿坡下到了大馬路邊,人行道的塊狀凹凸格子讓路面有些顛簸,但吳阿姨卻泰然自若地推著推車,臉上還露出一絲游刃有餘的表情,待我接過推車,方知吳阿姨的熟稔功夫。我一心想把偏向大馬路的推車右移,但不管如何施力,推車彷彿是叛逆少年,依然歪斜地朝馬路衝去,我奮力了許久,好不容易才把推車拉回正軌,但即便只是向前推,卻也耗盡了我的全身氣力。不過五百公尺的距離,我的手也成了不聽使喚的叛逆少年。
我們一整群隊伍走在萬華的街上,時不時接收到路人不屑的表情,他們是以一種睥睨的姿態斜視著我們,強烈的目光在我的後腦勺前後磨蝕,使我徒然地感受到無以計數的惡意;然在大夥談笑的氛圍下只能佯裝若無其事,不過吳阿姨倒真的一直維持輕鬆自若的姿態,儘管過斑馬線時,一台重型機車從她的推車前呼嘯而過,她仍未露出一絲的驚恐,只是目標確定地向回收廠走去。她的步伐有些蹣跚,洋裝隨風甩往一邊,我的心也隨風有好多情緒迂迴著。
「他們每天都是這麼卑微地過嗎?」我心中自問。結束後大家在討論時,我把一路所見以及路人睥睨的樣態陳述出來,但我沒有問大家看著吳阿姨背影時的想法,因為我自己已經有了答案。
想當初抽到「拾荒者」這個田調主題時,我開玩笑地說:「別人去研究,我們要去撿回收!」當下,我的口氣也盈滿自以為是的輕佻;而當親身去接觸了拾荒者、走進拾荒者的生活、聽了他們的故事後,才真正打破以往對拾荒者無知的偏見和想像,才真正了解他們生活的辛苦:他們承受的不只是大熱天下收拾惡臭和霉味的難耐,還得不斷接受社會拋射出的輕蔑眼光。此時此刻,他們的視而不見、不以為意,是否是因日復一日的不友善遭遇,而以自我麻痹來當成最好的應對方式?
拾荒體驗的幾天後,我才真正走上了街頭採訪路人對拾荒者的看法。有說拾荒者把城市的垃圾都撿拾乾淨,讓市容變得更加整潔;但也有人毫不猶豫地脫口:「他們很骯髒、充滿臭味」;甚至還以語重心長的姿態說:「可憐之人,必有可惡之處。」當下的我並沒有對這些回應表露太多的情緒或做出任何評斷,但事後整理訪談資料,我意識到幾天前的自己也同樣是以一個單一的視角看待拾荒者,認為他們撿回收即是社會底層的工作,直到親自進入拾荒者的生活後,我才發現之前對他們的負面印象,全是我的無知不了解而產生的偏見。
對於無家者、外籍移工、更生人,我何嘗不曾以主觀的印象去評斷他們:無家者就是好手好腳不去工作;外籍移工就是常聚集鬧事,造成社會的混亂;更生人就是不知悔改、一犯再犯……。
或許,我們都曾以自我角度看待生活周遭的人事物,並且自視甚高。赫然想起五角拌總部裡的一幅掛畫,上頭以輕柔的白色筆刷寫著:「人蓋起城市,城市應待人溫柔。」拾荒,似乎也是築起城市的一股力量,他們看似只是撿幾袋回收、幾疊紙箱,苟延殘喘地過著生活;但事實上,他們處理了城市中將近百分之十的垃圾回收量,卻沒有得到同等的尊重,反倒背負了難以計數的汙名和歧視。而所有的汙名、所有的歧視,都起於社會大眾的不了解,或許因為無多餘的心力去關心他們,也或許是因為心底早已間容不下。
拾荒體驗後,我執意地希望社會大眾能夠以「拾荒者」來稱呼這群努力生活的叔叔阿姨們;而不是以一種充滿貶低字眼──「撿回收的」,來叫喚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