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曾博群專題報導】自然科命題強調跨科整合與核心素養,知識串聯與應用能力成為備考關鍵。生物、化學、物理與地球科學皆以基礎觀念為核心,結合實作、探究與現實情境,考生需掌握要點並靈活應用。
周俞老師表示,學生須熟悉如化學計量、水溶液濃度、酸鹼指示劑及界面活性劑等基礎概念,並能靈活應對跨科應用題型。基礎實驗如溶解度測定、蒸餾與層析法等內容依然是考題重點。化學與時事結合出題常見,如2024年諾貝爾化學獎涉及蛋白質研究,可能成命題素材;素養題則需要考生具備快速閱讀、資料判讀與結構推理能力,以應對跨科素材與複雜圖表。
李杰老師指出,物理命題聚焦在運動學、能量、力學、電磁學及量子論等核心單元,運動學題型以等加運動的圖表分析為主,考生需靈活掌握x-t、v-t及a-t圖形的斜率與面積意涵。
力學則要求清楚區分摩擦力、彈力與合力的計算概念,並熟悉力學能守恆原理,量子論與波動光學的命題則集中光電效應、光子論及雙縫干涉實驗等觀念。
陳森老師說,生物著重在細胞學、遺傳學與演化學三大範疇,細胞構造與功能是基礎,特別是粒線體與葉綠體等關鍵細胞器常與圖表題型結合;遺傳學則以DNA與RNA的結構與功能為核心,轉錄與轉譯的過程是高頻考點。
林洛霆老師表示,地科試題注重將大氣、海洋、地質與天體等知識融入生活情境中,考生需熟悉颱風路徑、氣候變遷及地球板塊運動等核心概念,並具備整合高中與國中基礎知識的能力。另外,命題常以圖表輔助,要求考生能判讀雲圖、溫鹽圖及地質剖面圖,結合科學探究的觀察與推論能力作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