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鏈入鏡 喚起人類抗暖決心 |2025.01.09 語音朗讀 607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印度安得拉邦貢土爾的一個小型家庭農場,正在分類晒乾的紅辣椒。圖/取自IG@geosteinmetz西班牙蘭薩羅特島上一個家族,在蒙大拿迪亞馬火山坡上採摘葡萄。圖/取自IG@geosteinmetz衣索比亞阿姆哈拉高原,農民用鐮刀手工收割苔麩。圖/取自IG@geosteinmetz 【本報綜合外電報導】過去10年裡,美國攝影師史坦梅茲(George Steinmetz)一直關注食物的供應鏈,觀眾透過他的新書《養活地球》(Feed the Planet)彷彿走遍世界各地,從中國大陸的食品加工廠到美國中西部的麥田,深入了解食物的真正來源。從種植蔬菜到小麥和水稻,史坦梅茲追蹤廚房食材的遙遠起源,清楚地展現全球食物鏈的紀實,以及為支持地球不斷增長人口所付出的巨大努力。在全球化經濟中,無論什麼季節,新鮮水果都可以從一個半球運到另一個半球,放上雜貨店的貨架;許多人都享受著幾乎無窮無盡的穀物、蔬菜和零食。6大洲糧食生產 全揭露史坦梅茲對塑造世界飲食方式的倡議和習俗進行精采的觀察,《養活地球》記錄10年來6大洲30多個國家地區(包括美國24個州)的糧食生產情況,帶領大家了解大多數人從未見過的地方,儘管我們的生命依賴它們。地球表面40%以上已被用於生產農作物和飼養牲畜,從波蘭鄉村16世紀獨特的農田到德州的飼料場,如此規模的糧食生產很少見。史坦梅茲表示,研究表明大規模農業和工廠化養殖向大氣排放的溫室氣體占人類排放總量的近3分之1,持續的氣候危機在相當大程度上可以追溯到釋放一氧化二氮的化學肥料,農場擴張導致空氣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森林砍伐,以及糞便管理、燃燒、使用燃料等所產生的排放。史坦梅茲從引人注目的空中有利位置,用鏡頭捕捉到工廠、養殖、家庭農場、食品儲藏室和龐大農業經營的美麗、獨創性和嚴酷現實,他展現小麥、稻米、蔬菜、水果等主食如何進入國內和國際餐桌,滿足「人類最深切的需求、最大的樂趣和最緊迫的挑戰」。40%地球表面 變農田自從大約1萬1000年前開始栽種植物以來,人類已將40%的地球表面變成農田。到2050年,全球人口預計將達到 97億,加上發展中國家生活水準不斷快速提高,預計人們不得不將全球糧食供應增加60%。《養活地球》計畫希望研究世界如何在不開墾更多自然土地的情況下,應對迅速擴大養活人類的挑戰。「我們大多數人只在超市接觸過食物,卻不了解生產方式」,史坦梅茲表示:「在許多情況下,食品業竭盡全力阻止我們了解食品的生產過程,獲得這些資訊對於我們如何對飲食做出個人決定至關重要,這些決定累積起來會對環境產生巨大影響,這項目旨在展示我們的食物如何生產,以便我們能夠做出更明智的決定。」 前一篇文章 愛犬奔雪地 積雪沾毛變「湯圓」 下一篇文章 感恩單親老媽 兒送1620萬元助退休 熱門新聞 01【詩】 颱風天裡播放Heisei2025.07.1402【修行在人間】佛心的慈視22025.07.1303【圖文書】《當你發現一顆剛剛好的石頭》 一顆石頭 一個新發現2025.07.1304【閃文集】印刷的奇蹟2025.07.1505儀式 創造不凡生活2025.07.1306【森活筆記】皺葉椒草 綠色解憂神器2025.07.1307做一棵照亮別人的「科技樹」2025.07.1308大馬關丹站VEGRUN 跑出綠色行動力2025.07.1509【特搜啟示】2025.07.1310南非德本協會捐輪椅 點亮受贈者人生2025.07.15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最快電動車 時速零到破百僅1.7秒浪貓媽叼生病小貓 跑診所求助愛犬緊盯小主人早餐 饞樣超萌上海人瘋-80℃咖啡 雨中排隊等品嘗阿富汗小黃創意空調 便宜又環保最佳起司拍出119萬元 創最貴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