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報導】立法院會昨天三讀通過《就業服務法》部分條文修正案,年滿80歲或70至79歲患有癌症2期以上者,得免巴氏量表評估,聘僱外籍看護。不過,在修法後,朝野意見仍分歧,執政黨擔憂可能對真正弱勢家庭產生排擠效應,在野黨認為放寬已是共識且刻不容緩。
勞動部則表示,新法將會衝擊重症家庭聘移工照顧權益,表達遺憾,此外,修法預期新增大量移工需求,無論是海外招募、訓練及引進時程都可能拉長至數月以上,供應不足更將推高聘僱成本。
國民黨立委於立法院提案,年滿80歲以上得免經醫療機構專業評估,亦即不用巴氏量表即可申請外籍看護。立法院昨天院會,以朝野三黨團各自提出的再修正動議進行表決,國民黨團以席次優勢,通過其再修正動議提案,完成三讀。
昨天三讀條文也明定,被看護者具有原住民身分時,其評估與認定方式應由衛生福利部會商原住民族委員會定之。
修法結果 朝野意見分歧
對於修法結果,民進黨立委林月琴憂心產生「搶工潮」,可能抬高薪資,且不見得搶得到。民進黨立院黨團幹事長吳思瑤表示,《就業服務法》恐造成「棄重救輕」,也就是棄重症而服務輕症的家庭;也非常可能「棄貧重富」,去財經地位好的家庭服務 ,真正弱勢家庭被惡法犧牲。她直言,攸關國家社福資源、社會保險制度都該慎重,否則會造成災難。
國民黨團首席副書記長王鴻薇說,台灣25歲至64歲未就業人口高達286萬人,因照顧長者而無法工作的比率達5.25%,這是台灣社會損失者,提供家庭外籍看護照顧,已是刻不容緩。民眾黨立委吳春城認為,放寬巴氏量表是共識,但要有配套措施,免得排擠到其他真正需要的長者。
雖然勞團及醫界對於80歲以上長者可免巴氏量表評估質疑聲不斷,但長期質疑巴氏量表政策、前衛生署長張鴻仁則認為,政府管制外看聘用長達20年,這是錯誤政策,而鬆綁巴氏量表是正確方向,政府應正視照護人力不足問題,取消外籍看護人數限制。
失智症協會理事長徐文俊表示,目前全台65歲以上長者,約8%罹患失智症,人數相較於失能、罹癌病患少很多,對於新制以年齡區分、全面免評即可聘僱外籍看護感到憂心,恐造成排擠效應,建議新制上路後仍應設計制度,判斷病人對照顧人力的需求程度,決定聘用看護的優先順序。
此外,國民黨立院黨團提出老人福利法修正案,65歲以上所得稅級距未達20%的長者免繳健保費,目前藍營踩煞車暫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