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國土計畫法》明年4月上路,但全國國土功能分區圖尚未繳齊,朝野展延聲浪不斷,更出現農業權入法新戰場。據悉,國民黨立院黨團內評估,最理想狀況是展延和農業權入法同時三讀,但綠營對條文有意見,白營也認為不宜倉促,藍營擬優先闖關延期,再處理農業權,目前國土法修正草案已過1個月協商冷凍期,最快明天闖關。
國土法要求全國22縣市今年6月底前繳交國土功能分區圖,至今只有16個縣市完成提送,新北市、桃園市、台中市、彰化縣、南投縣及雲林縣尚未繳交,衝擊審查進度;朝野立委提出27個修法版本,盼展延上路2至4年,歷經初審、協商,朝野對展延雖有初步共識,但期程仍待討論。
此外,雲林縣長張麗善多次疾呼農業權入法,國民黨立委許宇甄、張嘉郡等人也提出《國土計畫法》第32條之1修正草案(農業權補償條文),明定土地劃入農業區的人民,可依不同分區及限制強度給予合理補償,由中央核撥專款,並借鏡國外提出農地發展權轉移制度,無農地縣市應到農業縣「租地」、「買農地發展權」。
此案已排入明天立法院會討論事項第9案,延期、農業權補償條文有望一併闖關。儘管朝野有共識修法展延,國民黨內卻陷入角力。就待國民黨團大會整合拍板。
對於國土法展延幾成定局,甚至出現農業權入法新戰場,但內政部態度堅定,強調國土法能杜絕土地不當炒作,延期上路並非好解方。
內政部強調,農業權談的是農民從事農業生產的權利,不符合法制上「特別犧牲」,不應與國土計畫混為一談。內政部質疑,未釐清議題就貿然入法,將破壞土地秩序,影響民眾合法權益及土地未來的合理使用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