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外電報導】美國候任總統川普近日屢次揚言維護美國對巴拿馬運河與格陵蘭的控制,外媒引述消息人士稱川普「百分之百認真」。川普第一任政府官員曾研究過談判和收購格陵蘭計畫,當時計畫先贏得當地居民支持,再推動後續,這突顯川普的美國優先議程極具擴張主義色彩,並非一般人以為的孤立主義。
川普除了近日高分貝對巴拿馬運河及格陵蘭提出主張,前陣子還曾調侃加拿大總理杜魯多說,如果不想被加徵關稅,不妨成為美國第51州,字裡行間的嘲諷意味濃厚。
《紐約郵報》引述消息人士報導,當川普提到「擁有和控制格陵蘭」及收回巴拿馬運河想法,並不是開玩笑,這是他以「美國優先戰略」對抗中國大陸和俄羅斯的一環。
報導引述2名消息人士稱,川普第一任期時,白宮和財政部官員甚至深入研究,如何談判與挹注資金,支持收購世上最大島嶼格陵蘭。
消息人士表示,川普任期的最後一年,已經制定一項實際談判計畫,目的是贏得5萬6000名格陵蘭民眾的支持,這些人多半是因紐特族(美洲原住民之一)。
1867年 美2.3億買下阿拉斯加
消息人士透露,川普第一任期結束時的基本想法是,並且很可能至今仍然是,首先贏得格陵蘭相對貧困的居民支持,然後讓他們決定,再經過哥本哈根的批准,最後進行交接。
這個權力轉移的形式,可能類似美國與名義上獨立的太平洋島國帛琉、馬紹爾群島和密克羅尼西亞的自由聯合協定。
前財政部官員丹斯(Thomas Dans)透露,「我們在川普第一任期結束時,試圖找到一個3方互利的協議」。
另一名參與規畫的前川普政府官員表示,這並非一件瘋狂的事,「美國在1867年以720萬美元(約新台幣2.3億元),從俄羅斯手中買下阿拉斯加」,當時也遭到嘲笑。
《紐約時報》分析,川普毫不隱諱的威脅提醒國際社會,他所說的美國優先並非孤立主義信條,而是讓人聯想到老羅斯福總統的擴張主義或殖民主義,反映出一位突然掌握世上最大軍事權力的房地產開發商,直覺透過談判策略來實現目標。
丹麥政府1979年賦予格陵蘭自治權,格陵蘭總理柏佩耶(Múte Bourup Egede)表示,川普最近重提第一個任期內的呼籲,毫無意義。柏佩耶發出聲明表示,「格陵蘭島是我們的,我們不賣,也永遠不會出售,我們絕不能失去多年鬥爭所爭取到的自由。」
不過美國智庫蘭德公司(Rand Corporation)資深政治學者佩扎德(Stephanie Pezard)說,川普提收購格陵蘭,「或許是向大陸傳達訊息」。
準國防次長 主陸犯台先毀台積
佩札德指出,一如川普對大陸在巴拿馬的影響力憂心忡忡,大陸在北極的影響力日增、與俄羅斯愈走愈近,都是「美國真正關切的事項」。
此外,被川普提名出任國防次長的柯伯吉(Elbridge Colby)多次主張,若中國大陸入侵台灣,應先下手為強,摧毀台積電在台灣的晶圓廠,而且這項抉擇並非由台灣單獨決定。柯伯吉在2023年5月一則X貼文表示:「如果讓台積電完好無缺落入中國手中,那我們肯定是瘋了。抱歉,這不僅僅是台灣的決定。對我們其他人來說太重要了。」
柯伯吉在今年2月25日一則回覆推文提到:「如果中國接管台灣,摧毀或癱瘓台積電就是籌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