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光山慈悲社會福利基金會13、14日在佛光山蘭陽仁愛之家,舉行「2024年佛光友愛服務隊聯誼座談會」,慈善院院長依來法師(前排右6)勉勵200位中、南區慈悲人及北區道場慈善組組員:「服務是人生最大的福報。」圖為仁愛之家執行長妙志法師(前排右5)與大眾歡喜合影。圖/人間社記者李崑銘
【人間社記者李崑銘宜蘭報導】佛光山慈悲社會福利基金會十三、十四日在佛光山蘭陽仁愛之家,舉行「二○二四年佛光友愛服務隊聯誼座談會」,慈善院院長依來法師致贈佛光山開山祖師星雲大師二○二五年祝福語春聯「向前有路.光明在望」,及慈悲基金會董事長慈容法師訪談錄《有容乃大──走進佛光、走向世界》,勉勵兩百位中、南區慈悲人及北區道場慈善組組員:「行善要及時,更要敬重人性的尊嚴。」
蘭陽仁愛之家執行長妙志法師十三日接待眾人時表示,宜蘭縣前縣長林才添在一九六七年委請星雲大師接辦蘭陽仁愛之家,初期以收養縣內六十歲以上無依的鰥寡孤獨長者為主,現為老人信仰、學習及安頓身心的家園。長照主任黃詩吟則領眾進行暖身操,舒筋活血、消除疲累。
慈悲是做人根本
願做觀音化身
依來法師十四日主持座談會,知宗法師、能憫法師與慈悲基金會南區執行長蕭碧涼、北區執行長朱玥與談「生活與信仰」主題。
依來法師表示,慈悲人都是觀世音菩薩的化身,點亮明燈、照耀前途,在寒風中帶給眾生無限的溫暖;大師期許佛光人擔任人間佛教宣講員、社輔佈教師宣說佛法、勸化度人,或加入慈悲基金會行善樂施、廣濟有情,實踐以慈善福利社會的開山宗旨。
「一個人寧可以什麼都沒有,但是不能沒有慈悲。」依來法師勉眾踐履大師的教導,要有「服務的人間觀、慈悲的人間觀、歡喜的人間觀、結緣的人間觀」,慈悲心是做人的根本,實踐三好、四給、五和即可創造快樂的人生,服務是人生最大的福報。
知宗法師指出,因大師的一句話「你願意到大慈育幼院教育孩子嗎?」所以在佛光山叢林學院畢業時就到育幼院服務,任職二年期間沉澱心靈,在陪伴小孩子的過程中發覺出家才能幫助更多需要被幫助的人,感恩依來法師鼓勵向上,時常以「不忘初心」提醒自己,出家十年只是開始,未來還有更多個十年等待自己弘法利生、慈悲度人。
能憫法師說,大師提倡的「三好、四給」精神,都在各位身上完整體現。母親是虔誠的佛教徒,自己可說是在佛光山板橋講堂長大的孩子,因為外公往生時,很多佛光人主動助念,體悟無緣大慈、同體大悲的法義,領會行菩薩道是大眾自利利他最方便的法門。
佛法落實生活中
提升生命價值
蕭碧涼說,歡喜是佛光山的名產,慈悲基金會在依來法師的帶領下讓歡喜遍滿人間;他在二十五歲時跟隨大師進到佛光山,一路走來,「感恩大師給我信仰的方向,慈容法師給我信仰的靠山,依來法師給我信仰的指導」,信仰帶給自己生命的動力,給予自己歡喜的力量,將佛法落實在生活中。
朱玥指出,做中學、學中做,努力跟隨大師行善的腳步,做就對了。做對的事能提升生命的價值,讓人生不覺苦;以往省思的都是別人的錯,學佛後學會內省不足、修正己過,正知見的信仰使自己改變言行,得到全家人的支持,獲得「佛光三好人家」的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