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華經》論壇第三場,由浙江大學文學院古籍研究所教授高奕睿(前左二),說明《法華經》在敦煌藏經洞廣泛存在的重要性。圖/人間社記者蔡清華
【記者羅智華、人間社記者廖麗珠、連憶蘭大樹報導】「《法華經》及其美術──國際學術研討會」安排四場論壇貫穿主軸,帶領眾人走進《法華經》大千世界,感受「經中之王」佛法浩瀚與藝術價值。
十四日第一場論壇以「《法華經》及其教義」為展開,由台北藝術大學名譽教授林保堯擔任主持人。東京大學名譽教授末木文美士線上發表《法華經》中的三重菩薩論,佛光山電子大藏經主任永本法師則探討天台智顗對《法華經》的演繹,中國人民大學哲學院教授張文良則闡述《法華經》中「二佛並坐」與生命哲學的新維度。精闢深刻論點開啟與會者新視野,現場回響熱烈。
第二場次論壇「《法華經》及其傳承」,由佛陀紀念館學術發展委員會主任委員李瑞騰主持,發表人有浙江大學文學院古籍研究所教授高奕睿、美國亞利桑那州立大學歷史哲學宗教學院教授陳懷宇及美國萊斯大學亞洲跨國研究系終身職副教授黃士珊分別發表論文。一致認為「《法華經》在傳承的過程中,跟經文內容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十五日第三場論壇「《法華經》及其藝術(一)」,由美國萊斯大學亞洲跨國研究系終身職副教授黃士珊主持,發表人有中國人民大學藝術學院教授張建宇及南華大學宗教學研究所副教授黃國清線上發表、國立故宮博物院書畫文獻處研究員兼科長劉國威、國立故宮博物院南院處助理研究員博士鍾子寅等發表論文,闡述《法華經》蘊含有過去、現在、未來諸佛同傳此經的妙趣。
第四場論壇「《法華經》及其藝術(二)」,則由國立故宮博物院書畫文獻處研究員兼科長劉國威主持,透過佛光大學佛教學系助理教授郭鳳妍、華梵大學佛教藝術學系助理教授鍾碧芬、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博士後研究學者陳怡安三位主講人論題,聚焦「二佛並坐」,表現法華信仰,宣說教義、行菩薩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