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健保統計,近5年來,安眠藥與抗焦慮劑用量持續增加,去年全台共開立11億6725萬顆,年長者安眠藥用量增加,年輕族群抗焦慮藥物使用量上升,不同年齡層正在面臨不同的困擾,國人慢性失眠及身心壓力值得關注。
過去健保署統計安眠藥用量,將抗焦慮劑合併計算,統計顯示,108年9億5686萬顆,去年增為11億6725萬顆,增加了22%。
觀察安眠藥使用族群,各年齡層都上升,但以65歲至90歲民眾為核心增加族群,原因是年齡愈大,慢性失眠盛行率愈高,估計約每4人就有1人,長者須服用安眠藥入睡。
衛福部桃園療養院副院長李俊宏說,年長者面對失眠應從調整生活作息著手,重要的應是延後睡眠時間至晚上11時就寢,並於清晨5時起床,白天時應多參與社區的長青學院、樂齡活動等,維持良好的睡眠周期,並建議安眠藥應依照醫囑服用,不應自行停藥或增加藥量;使用安眠藥有疑惑時,應多與醫師溝通。
此外,健保署今年7月通過「社區醫院全人全社區照護計畫」,將針對在地區醫院就醫的三高、慢性病人,透過導入生活習慣諮詢等服務,提供飲食、運動、睡眠及社會連結等協助,讓三高患者控制病情,預計相關生活諮商於明年正式上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