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全球塑膠公約最終輪談判(INC-5)邁入倒數24小時,各國談判代表和主席昨日一整天私下磋商,以期找出共識,但公民團體持續被拒於討論之外。有鑒於INC-5談判表定今天結束,觀察員們推論昨天午夜前會發布另一版條約內容。
此外,環境部2018年提出「2025年限塑」目標,但環境部長彭啓明近日坦言,可能無法達成,將參考「全球塑膠公約」談判結果重訂目標。公約最終輪談判正在南韓釜山舉行,南韓近年推動限塑政策反覆,值得台灣警惕。
「我們處於待命狀態。」全球焚化爐替代方案聯盟塑膠政策專員皮哈加特說,因為觀察員無法參加非正式會議,場外對討論方向、哪些談判代表在場或不在場的揣測滿天飛。要等到拿到最新版本文件,才知道這兩天的談判是否有利於制定積極的公約,現在不確定的事太多,也充滿謠言和錯誤資訊。
於此期間,觀察員團體繼續解析INC主席前天釋出的公約初稿。雖然各方關注議題不同,大多肯定「塑膠減產」被寫入,但得面臨「全有全無」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