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加上颱風衝擊,花蓮觀光慘澹,交通部觀光署推出振興方案,預算達8.15億元。圖為七星潭海景線。圖/花蓮縣政府提供
【本報綜合報導】今年地震與颱風重創花蓮觀光,交通部「振興花蓮自由行補助方案」已推動到3.0版本,總計8.15億元預算要在年底前用完,但目前僅執行6成。業者說,花蓮已有21家旅宿業者停業、10家暫時退場或轉租,影響程度史無前例,年底前預算難全數執行。
觀光署花蓮振興旅遊補助6月起上路,從平日1000元、假日500元一再加碼,最新的3.0 plus方案來到單月補助2500元,且延長至12月20日,但截至目前僅執行約6成。反觀台東縣自由行補助8月上路,經費提前用罄,至今已兩度加碼共8000萬元,更將提前於本月23日結束。
花蓮縣旅館商業同業公會理事長張琄菡指出,花蓮聯外交通仍不穩定,就算有補助誘因,旅客量還是有限,再多補助都用不到。她說,花蓮縣旅館商業同業公會原先有130多名會員,將近4分之1業者變動,影響程度史無前例。
業者:宣傳力道不足
花蓮觀光協會理事長陳義豐表示,旅客不來花蓮是對聯外道路沒有信心,不可能為了1000元住房補助冒險來玩。若明年少了補助,預估首季旅客僅剩1成5,業者無法承受,更可能有倒閉潮。
觀光署指出,振興花蓮自由行補助方案已執行率逾6成,為鼓勵旅客增加於花東停留天數,持續配合政策及滾動式檢討執行情形,帶動花東觀光產業活絡及提升旅宿業住房率。
花蓮在地東大門夜市業者林上哲說,這段期間只要有客人來消費,他都會詢問知不知道有住宿補助、農粉幣等振興優惠,驚訝發現很多人不知道,表示政府宣傳力道不足,應該要更讓多人知道,才能發揮效益。此外,以他自身出國旅遊經驗,他認為國內旅遊在景點宣傳、住宿價格是否合理等面向,確實需要檢討,才有競爭力。
學者:聯外交通不便
高雄餐旅大學觀光研究所教授劉喜臨表示,補助為短期應急策略,且花蓮最大問題是聯外交通無法引導旅客前往。此外,花蓮觀光業也需檢討,在少了太魯閣的情況下,沒有新東西足以吸引消費者到訪。
前台北城市科技大學觀光事業學系副教授陳善珮指出,振興補助對業者來說不無小補,但長期規畫才是更重要,政府要做的應該是輔導。觀光就是人、時間、空間3要素,現在花蓮最為詬病的就是自由行不夠方便,點對點的接駁、設施不夠完善,若能有常駐機構提供人力、物力宣傳,幫助會更大。
立委李昆澤批評,台灣旅遊品質不佳、價格沒有競爭力,不能只是一味補助業者,需要訂定長期觀光產業轉型策略。
他認為,交通部應參考日韓作法,以訂定長期觀光產業轉型策略,建議應強化培養地方自治團體參與,建立可持續性的觀光模式、強化人才培訓、強化數位應用及整合、強化交通銜接及資訊透明簡化等5大面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