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監察院昨日指出,環境部辦理碳定價制度延遲,二○五○淨零排放第二期目標恐難以達成,溫室氣體應盤查登錄及強制揭露對象也應擴大,函請環境部、金管會檢討改善。
環境部表示,上周已和各部會檢討第二期減量結果,本月底會將成果陳報行政院;會持續要求各部會加速減碳工作,也包含對努力不足的部分進行檢討。針對擴大應盤查登錄對象部分,近期會推出預告草案。
碳排減量不如預期
監察委員趙永清、田秋堇、紀惠容調查,環境部辦理我國碳定價制度之相關法制及配套措施有延遲情形,不利溫室氣體減量業務推動;國家溫室氣體長期減量目標已修正調整為二○五○年淨零排放,第一期目標為二○二○年降至二百六十點七一七百萬公噸二氧化碳當量,較基準年「二○○五年」減少百分之二,但我國二○二○年溫室氣體淨排放量未能如期達成,二○二一年一月起邁入第二期,減量實際情形也未如預期,恐難達成目標。
另外,金管會推動上市櫃公司完成揭露溫室氣體盤查及確信時程規畫雖未落後於國際,然為提升國家整體減碳力道,金管會承諾研議加速期程及評估擴大強制揭露對象至公開發行公司的可行性,環境部也應盡速擴大公告應盤查登錄對象,優先將高用電之服務業、電信、交通業等納入。
中央研究院院長廖俊智日前呼籲台灣不能放棄包含核能等任何可減碳的機會,引發討論。立委王育敏昨質詢質疑,為何核能不能作為台灣減碳工具?台灣要廢核和保留燃煤機組,根本是錯誤的能源政策,鼓勵環境部長彭啓明用科學和政府講真話。彭啓明表示,目前還沒看到小型模組化反應爐(SMR)和核融合商轉的案例,只要核廢料更少且效益比更高,國人應該就能接受,期待新技術出現,但綠能仍是目前主流。
台灣需要多元能源
至於美國支持核能,是否影響台灣在能源上的選擇?彭啓明強調,核能只是一部分,也不是靠核能就能解決所有問題。只不過在台灣所有能源的選擇都會遭遇到挑戰,不是選一個能源就好,而是要多元能源路線。
另外,環境部日前預告修正《環評法施行細則》第十二條,將漁港、學校、旅館、太陽光電等開發案的環評,改由地方政府審查,但因為引來不小爭議,日前環境部指示暫不修正旅館開發環評主管機關分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