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去年疫情解封,客運需求及旅遊消費穩健復甦,交通部公布去年「旅運及倉儲業產值調查報告」指出,受全球升息、通膨,加上區域衝突與地緣政治緊張影響全球貿易,各業整體營運狀況較前年回落,但疫情期間虧損的旅行服務業、航空運輸業、鐵路及捷運運輸業皆已轉虧為盈,僅公共汽車客運業則仍為虧損。
報告指出,去年客貨運總收入2.1兆元,較前年減8263億元,且去年營業收入減幅大於營業支出,導致營業盈餘較前年減少,但疫情期間虧損的旅行及其他相關服務業、航空運輸輔助業、鐵路及捷運運輸業等已轉虧為盈,公共汽車客運業則仍處於虧損,但虧損幅度收窄。
受缺工及基本薪資調漲,增加各業人事成本。去年旅運及倉儲業營業支出,以「薪資及福利津貼」占比19.3%最高,增1.9%,而薪資占比逾4成者包括計程車客運業、水上運輸輔助業、公共汽車客運業、報關業、旅行及其他相關服務業。此外,「油料、燃料」受平均油價及需求上揚,去年占總支出比重較前年增1.5%。
首都客運總經理李建文指出,去年政府推的TPASS月票僅對軌道運輸有助益,對客運業者來說反而是負擔,因為通勤路線在實施月票前,尖峰時段本來就都客滿,實施後業者還要多吸收5%費用。
公路局表示,2019年12月疫情前公車客運路線共有637條,截至今年8月僅剩544條,減少93條。
公路局已檢討反映客運合理成本及調漲運價,另協助提供客運駕駛專案招募補助,並協調勞動部引進留用僑外生中階技術人力、透過公運計畫提供相關補助,持續協助業者優化無效率路線及班次,降低營運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