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肺癌蟬聯20年10大癌症死因首位,為提早揪出肺癌患者增加治癒率,衛福部於2年前推動公費低劑量電腦斷層(LDCT),此政策意外帶動胸腔外科發展。2019年新取得胸腔外科專科醫師證照人數僅2人,今年增加至27人,但專家憂心,LDCT偽陽性高,胸外人數增長,恐增加過度醫療的機率,導致亂象叢生。
胸腔外科醫學會榮譽理事長許瀚水表示,肺癌的發展過程,初期難讓患者察覺,常是等到呼吸困難等明顯症狀時才就醫,此時通常已是晚期,通常難以開刀切除腫瘤,得靠移植才能救命。而LDCT能揪出早期肺癌,能透過切除病灶即可存活,也讓胸外醫師有發揮機會。
不過,胸腔外科的發展與LDCT政策連動,讓許瀚水憂心出現「開刀亂象」的隱憂。許瀚水說,LDCT精準度高,最小可照出0.3公分的肺部病灶,但極小的結節不一定是腫瘤,若醫院因胸腔外科醫師增加,而提升手術量,進而出現「過度醫療」,恐會引發糾紛,國健署應倡導避免亂象。
相較胸腔外科人數受惠篩檢近年持續增長,胸腔內科發展卻是在疫後人數萎縮。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祕書長周昆達說,胸腔內科人數不是在創新低,就是在往創新低的路上,盼政府改善工作環境,否則下波疫情來襲,恐無專業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