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交通部統計,公路客運、市區客運及遊覽車駕駛缺員逾5000人,且因薪資結構問題,遭立委批評勞動條件惡化。交通部表示已研議向勞動部爭取其他類別外籍人力從事駕駛工作,另補貼公路及國道客運運價7.3億元,以提升駕駛薪資待遇。
大客車駕駛缺工嚴重,既影響服務水準也危及行車安全。立法院交通委員會昨就「公路大型客貨運駕駛短缺之因應措施暨現行遊覽車評鑑制度之檢討與精進」,邀請交通部進行專題報告。公路局統計,目前公路客運駕駛人共有3625人、缺員772人;市區客運駕駛人有10806人、缺員1443人;遊覽車客運業駕駛共有17084人,依遊覽車公會表示缺員約有2500至3000人。
加班津貼 竟占月薪36%
立委李昆澤昨質詢時表示,駕駛減少的原因包括疫情導致民眾自己開車,加上駕駛勞動環境不佳,現行政策都只是減緩問題嚴重性,交通部必須先改善駕駛勞動條件。從過去駕駛跟業者勞資糾紛,可以看到駕駛薪資結構破碎化問題。
李昆澤表示,駕駛平均月薪在6萬至9萬元,但每月薪資由超過10個項目組成,其中,逾時津貼占15%、休息日津貼占18%、國定假日津貼占3%、加班津貼達36%,勞動部必須針對駕駛薪資結構跟業者對話,讓薪資跟工時更明確,交通部也應納入行政指導項目。
立委林國成也說,客運缺工並非讓駕駛年齡延到68歲就能解決,薪資跟勞動條件都是問題。據勞發署統計,今年1到7月大客車有1891件事故,突顯駕駛過勞問題,但不是駕駛不休息,而是沒人來開。
年齡鬆綁 68歲可續開車
交通部長陳世凱表示,用TPASS等優惠方式讓旅客願意搭客運,公路局也有補助客運業,缺工部分則可從運價處理,提升運價並指定用於提升駕駛薪資。此外,駕駛年齡偏大,現也開放到68歲可以繼續開車,約可讓1300多名駕駛留下。
公路局報告表示,已調升公路客運及國道客運運價補貼,去年5月調升一般公路客運路線成本及運價,差額由政府補貼,並要求業者用於提升人員薪資福利,一年約補助1.3億元;今年5月再調升國道客運路線成本及運價,透過TPASS政策補貼月票使用者,非月票使用者,則由政府補貼漲幅3分之2,一年約補助6億元。
公路局則表示稱,已向勞動部提報新增中階技術工作類別相關規範,爭取開放畢業僑外生可擔任貨運三業、公路及市區汽車客運業、遊覽車客運業駕駛工作,其中貨運三業、公路及市區汽車客運業已同意納入,後續由勞動部辦理法規修正事宜;遊覽車客運業部分,尚由勞動部辦理相關政策研商程序作業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