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畫中的朋友 見證古人細膩社交

江俊亮 |2024.10.15
514觀看次
字級
蘇軾〈致道源尺牘〉。圖/取自故宮南院官網
曾熙〈枇杷〉,右側為友人王震賦詩,還添繪下方的3顆枇杷。圖/故宮南院提供
元人〈畫寒山拾得像〉。圖/故宮南院提供

【記者江俊亮嘉義報導】「君子之交淡若水」,擁有不慕虛華的好朋友,可以幫助自己成長,古人不僅與君子交遊,也與萬物為友。故宮南院「翰墨空間」即起展出以「古代書畫中的朋友」為主題的書畫展,展現古人細膩的社交生活,體會友誼的重要與美好。

故宮南院指出,這次展覽以「古代書畫中的朋友」為發想,精選院藏書畫及器物共二十七組件,分成「神仙同道」、「士林交游」、「萬物為友」三種類型,除了借古喻今,訴說友誼之外,也可以從中窺探、學習古代書畫家的藝術風格及精神內涵。「古代書畫中的朋友」展期至明年一月一日,十月二十一日故宮南院特別開館,兩人同行可免費參觀。

文人互動

友誼藏細節

故宮南院指出,這次展出的國寶〈致道源尺牘〉,是蘇東坡謫居黃州時,特地寫給好友杜沂的信,信中交代京酒一壺已送到杜沂的兒子那裡了,尺牘通篇楷、行、草三體雜揉,用筆出鋒,自然流暢。

元人〈畫寒山拾得像〉所描繪的,正是唐代貞觀年間高僧「寒山」與「拾得」二人,相傳兩位高僧情感融洽,友誼長存,因此又名「和合二仙」。畫中寒山握念珠,拾得持棕帚,兩人笑容可掬,如得禪悅。

明代張靈〈赤壁〉是一面扇作,寫意蘇東坡的〈赤壁賦〉泛舟湖上情景,畫中可見船載主、客、童僕八人,煮茶談心,映射出畫家對「與客泛舟」賞景對詩的理想生活。

清代李鱓〈牡丹〉,畫裡呈現「姚黃」、「魏紫」兩種名貴的牡丹,設色淡雅。作者款題雍正四年(一七二六年)某日細雨,因酒友爽約,索性賞花自娛。書畫中顯露出文人之間極其細膩的情感流動,饒富興味。

寄情金魚

筆觸顯生動

除了文人間的交遊外,書畫家也常寄情於萬物,例如清代宮廷畫家馬文麟〈金魚〉,以細筆勾勒紋路,再以紅、白顏料點綴魚身,眼珠也不含糊,神情生動可愛,因為蝶尾金魚飼養不易,可見主人對牠的寵愛。

故宮南院表示,近代書畫家張大千的老師曾熙〈枇杷〉,將枇杷折枝置於畫面中央,左側款題埋怨友人從洞庭東山來,竟未攜帶當地伴手禮枇杷,「心嘗憾之,寫此一枝」。當代另一位書畫家王震見狀,在畫面右側賦詩,還添繪三顆枇杷,兩人藉由書畫詠物互動,極富趣味。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