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外電報導】聯合國第16屆生物多樣性締約方大會(CBD COP16)21日將在南美洲哥倫比亞卡利登場,呼籲所有人採取「與自然和平共處」的行動,才能同時應對氣候變遷與生物多樣性消失的兩大危機。
大會主席暨哥倫比亞環境部長蘇珊娜.穆罕默德表示,氣候變遷與生物多樣性息息相關,且一體兩面,只專注減少碳排,而未能恢復和保護自然生態系統,將對人類造成危險,並面臨社會崩潰風險。
生物多樣性是地球歷經億萬年形成的重要資產,包括糧食、醫藥、衣物、建材、化學原料等,都得自生態中多元的物種,網絡中的生物環環相扣,包括人類和所有動植物,都需要彼此依存才能存活。
各種國際調查報告都顯示,全球野生動物數量大幅減少60~70%,物種快速消失,還有上百萬種動植物面臨滅絕威脅;世界經濟論壇指出,全球有一半GDP高度依賴自然資源,生物多樣性減少與自然資源短缺,引發糧食缺乏等問題,將是未來10年內的重大風險。
如今,氣候變遷、暖化升溫,提高森林野火機率、造成珊瑚白化、沼澤地鹽化等衝擊,逼迫生態退場;加上人為開發土地、搶奪野生動植物棲地,除加劇暖化、惡化生物多樣性流失,也使人類與野生動物之間失去屏障,病毒以野生動物為宿主,透過蚊子、蜱蟲更輕易就傳染給人類。
CBD COP16將登場,把人們的目光從淨零一併關注生物多樣性,是這次大會的重要課題,尤其要扭轉生物多樣性頹勢,齊力促成「自然正成長(Nature Positive)」,才能實現永續發展。
過去50年 野生動物數量少73%
另外,根據《生物多樣性報告》,過去50年中,野生動物數量平均減少73%,其中,棲息地減少是最大的威脅,其次是過度開發、外來物種、疾病、氣候變遷和汙染。
報告警告,自然環境的喪失及氣候變化,正把地球推向不可逆轉的臨界點,特別是亞馬遜雨林可能會崩潰,這將使其再也無法儲存溫室氣體,從而減緩氣候變遷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