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產業電價3年來4度調漲,學者憂牽動國內生產毛額(GDP)、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後續發展,經濟部長郭智輝說,「很多都凍漲,不至於影響」;行政院長卓榮泰也指示經濟部再做調整、與產業溝通,並組節約用電團隊幫助各產業,降低負擔。
這次電價調漲只鎖定產業電價,住宅、量販店、超市與攤販集中市場等民生用電凍漲,產業電價平均漲12.5%,半導體及資料中心電價調升14%。這是3年來4度調漲產業電價,影響逾50萬用戶,10月16日起實施。
工業漲電價 仍比鄰國便宜
對於工商界擔心每年都漲產業用電,是否連帶影響物價,卓榮泰說,相信電價審議委員在過程中,都經過縝密思考、蒐集多方資料,從而對電價調整做最好的決定。先前台電多次在會議提到,電價考量因素包括反映成本、照顧民生、穩定物價及節能減碳,從電價審議過程來看,都符合原則。
卓榮泰說明,電價調整後,就算是調幅較高的大戶工業用電電價,也比亞洲鄰近相關國家低,但也接近台電的成本,至於民生用電不調整,就是符合照顧民生;在穩定物價上,一些小商家的電價還是維持原有。
他提到,有些在大類分項上調14%或7%,是否可以有細部行業再行調整,要經濟部與台電在尊重審議委員下做更細部的了解。
卓榮泰說,最重要的,政府會組成節約用電的團隊去幫助各產業,也就是能源技術服務業(ESCO)團隊,經濟部已配合環境部積極籌備中。
醫界8大團體 喊補助電費
醫院是用電大戶,有醫學中心每年電費超過1億元。八大醫界團體昨共同聲明,呼籲政府編列公務預算補助醫療院所電費,舒緩醫療院所營運壓力。
台灣醫務管理學會理事長、新光醫院副院長洪子仁表示,經詢問台電,醫療院所多數不符合減免條件,電價調漲比率為14%,但醫療院所與一般產業特性不同,各醫院經費8成來自健保,且健保收費受衛福部管制,並受限全民健保總額預算,設有「天花板」,醫療收入來源限縮。
洪子仁說:「醫院面臨通膨、電價上漲,卻無法像其他產業,以漲價、轉嫁消費者方式填補虧損。」洪子仁指出,醫院為提供民眾完整醫療照護服務,維生設施、醫療儀器、冷氣空調、院內照明等均有其必要性,但3年來多次調漲電價,形成醫院經營的龐大成本壓力,盼政府比照社福團體,編列預算補助醫院電費,並成立專責單位,輔導醫院做更有效率的能源管理,「與醫界共同努力,落實淨零碳排、有效用電目標」。
對此衛福部長邱泰源表示,行政院深切了解醫療院所負擔嚴重,衛福部會持續關心,讓醫療院所可以持續照顧人民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