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家美國無人機系統和反無人機系統的製造商訪台,尋求與中科院、國內廠商合作。圖為中科院自力研發的「劍翔」反輻射無人機,美方表達高度興趣。圖/資料照片
【本報台北訊】由美國商務部主導,26家美國無人機及反無人機系統廠商及五角大廈創新單位官員來台,昨起拜會我國軍方、中科院、民間業者,尋求在「非紅供應鏈」政策下,將本地廠商納入美方無人機產業鏈;合作方式除由我方業者代工生產零附件,也包括由美商「貼牌」代銷我方研製無人機。
中科院劍翔 美方興趣濃
消息人士指出,中科院攻擊敵雷達的「劍翔」反輻射無人機系統,美方在此行來台之前,就已表達高度興趣。
國防部長顧立雄日前與媒體茶敘時表示,無人機、反無人機、人工智慧等3個範疇,是國防部新設創新小組(DIU)的主要著力點。他也坦言,軍工生產必須建立規模,但受限於現實狀況,「我們不適合用自己的品牌」。
此外國防部在莒光日影片與臉書刊出,測試以4軸「第一人稱視角(FPV)無人機」,搭載炸藥,對目標發動自殺撞擊的畫面。軍方官員指出,所謂「第一人稱視角無人機」,就是坊間常見的空拍機,本測試算是戰場應急,國內也有業者展示以空拍機攜帶迫擊砲彈的能力。至於真正的攻擊無人機,正式名稱為「滯空攻擊彈藥」,除了已編入明年預算的美製「彈簧刀」與「Altius」,中科院尚未正式命名的「巡飛彈1號」、「巡飛彈2號」也會投產,預計過1、2年便可在預算書看到。
劍翔無人機首度曝光於2017年航太國防科技展,採三角翼設計,長約2公尺,螺旋槳推進,飛抵預定目標區,就在上空盤旋,開啟尋標器搜索敵雷達訊號,一旦尋獲,無人機就化身飛彈,對敵俯衝撞擊。除了反輻射導引之外,中科院也開發出影像定位、衛星定位等不同尋標模式,還有誘敵用的型式。在海空戰力提升特別預算中,劍翔共編列將近120億元,全案於明年度完成。
劍翔亮相後,由於外型酷似以色列的哈比(Harpy)無人機,外界立即出現是否抄襲的質疑。中科院強調,兩者基於同樣的作戰需求而開發,自然會使用相似的外型設計,甚至中國大陸ASN-301無人機,外觀也非常接近,但彼此內部構造就不一樣。如果劍翔未來成為我方與美商合作的產品,也正足以打破「抄襲」流言。
市場面技術面 有望突破
26家美國無人系統和反無人機系統製造商主管訪台,與國內無人機業界人士、官員會談。相關業者透露,除了促進產業發展,也希望在技術、市場方面有所突破。
業者表示,此次無人機相關廠商訪台,是美國在台協會(AIT)安排的活動,但相關的細節不適合幫AIT發言。也有業者透露,此次活動台灣的對口為經濟部與國防產業發展協會,主要活動時間會在24至26日,也會安排兩邊廠商互動,以閉門會議方式進行,具體合作方向則要看各家業者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