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報導】中國大陸北京香山論壇將於12到14日召開,此次美國防部也將派員參會,層級恢復至疫情前,但在中方持續將美國視為印太地區的「不穩定因素」下,如何尋求「新型安全之路」備受考驗。
北京香山論壇由中共中央軍委旗下「中國軍事科學學會」主辦,自從2006年創辦以來,今年邁入第11屆,層級已由原先的「2軌」學術交流,升級到如今的「1軌半」防務高官加學者對話。
去年,在前大陸防長李尚福被免職下,中方由中共中央軍委副主席張又俠出席,今年開幕式若無意外,按慣例應由大陸新任防長董軍發表講話,同時,美國、俄羅斯都將派團出席。
其中,美國預計派國防部主管中國、台灣與蒙古事務的副助理部長蔡斯與會,比去年的國防部副部長辦公室中國事務主任卡萊斯層級要高,和2019年的施燦德平級,彰顯中美兩軍關係持續解凍。
但此次香山論壇,能否為國際尋求「新型安全之路」仍備受考驗。中共解放軍報已連續兩天發表前瞻文章,在9日題為「凝聚共識促進亞太繁榮穩定」的文章中,仍談到冷戰思惟、霸權主義、單邊主義、保護主義上升,對亞太和平發展的衝擊逐步顯現。
美媒美國之音報導分析指,這是對美國的不點名指控,認為北京希望藉此次論壇,再次推進自己的安全觀,和美國是亞太地區「不穩定、不確定因素」。
德國馬歇爾基金會印太計畫執行總監葛來儀說,中國將美國在印太地區結盟視為「冷戰遺留的產物」,本屆論壇主題似乎是為促進中國對重修(安全)架構的願景,並盡可能召集更多參與者批評美國。
據中方發布,目前,已有100多個國家、國際組織代表團的500多名官方代表,及200多名中外專家學者確認參加,議程上,首日安排「全球南方」、「中美關係」、「亞太安全」等主題的高端訪談,13日上午開幕式後,下午到14日接連舉辦多場平行分組會議、閉門學術研討會和全體會議。
另,雖本屆香山論壇層級和規模提升,但對媒體轉趨保守,多數境外媒體被要求「最多報名兩人」,或甚至不予通知,以駐京台灣媒體為例,僅半數可入場採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