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民眾黨主席柯文哲被控在台北市長任內涉嫌圖利京華城,昨日是遭羈押第5天,決定不對羈押裁定提起抗告;柯文哲委任律師鄭深元、陸正義、蕭奕弘昨發表律師團聯合聲明說,雖然律師團認為羈押禁見的裁定存在認事用法違誤狀況,但柯文哲昨天律見時表明不提抗告,因此尊重當事人意願「不再抗告」。
聲明裡柯請檢察官「於此2個月之羈押期間內」窮盡一切調查義務,法界人士指《刑事訴訟法》規定偵查中羈押可延長1次,檢察官無義務按照「祈使句」辦案。
台灣民眾黨表示,即便面對檢方濫權偵辦,柯文哲仍會全力配合調查,請司法單位秉持毋枉毋縱、無罪推定的原則盡速釐清真相。民眾黨祕書長周榆修則說,柯文哲決定不交保不抗告,「對他來講就是用實際行動,講說我跟你們槓上、來吧就查」,直言這是一場漫長的戰爭。
由於外界質疑檢方違反偵查不公開原則,故意洩漏偵查內容給特定媒體「帶風向」,台北地檢署昨表示,絕無洩漏偵查,已主動分他字案調查偵辦京華城案過程中有疑義之處,以及有無相關人員涉及不法,案由為洩密罪。
羈押效果放大 形成渲染力
柯文哲不提抗告,讓不少高院及地院法官鬆了一口氣,法界人士研判,同案遭羈押的被告北市前副市長彭振聲、威京集團主席沈慶京、市議員應曉薇及其助理吳舜民抗告全遭駁回,被檢方視為「主導」角色的柯文哲抗告成功機會渺茫,抗告被駁回等於又被法院「認證一次」,還會造成支持者士氣渙散或被訕笑,乾脆不抗告。
法界人士認為,柯文哲法定時限內棄守抗告權利,一可讓羈押效果放大,形成政治渲染力,二可取得政治「相罵本」抗衡司法,也算是棋高一著,但「檢察官2個月內能偵結嗎」?
藍營昨表示,要求程序正義及司法公平是多數人民的期待,檢廉不斷以放話、公布偵查內容方式操作輿論風向,試圖以媒體辦案,只會引發更多對司法不公的質疑。程序正義沒有政黨與顏色之分,「今天不爭取,人人都可能是明天的柯文哲」。司法應一體適用,近日外界質疑高雄國賓的容積率超過京華城,檢方不能只辦柯文哲卻不碰其他類似圖利案件。
不提抗告 可能戰略考量
針對柯文哲不對羈押裁定提起抗告,民眾黨立法院黨團總召黃國昌說是當事人的決定,柯文哲其實了然於胸「很清楚知道賴政府絕對不會放過他」。曾任檢察官的國民黨立委吳宗憲說,對於柯文哲來說,絕對是要力拚無罪釋放,不提抗告也可能是戰略考量。
台北地檢署偵辦京華城容積率案,昨下午首次提訊羈押中的威京集團主席沈慶京,沈慶京坐輪椅進入北檢,接受3小時偵訊後,由法警押返看守所;據了解,檢察官提訊沈慶京主要是釐清可疑金流及疑點,進一步串起全案行收賄輪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