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環境部昨天召開第5次碳費費率審議會,討論包含費率訂定法制作業、費率調整規畫,以及不同費率方案對個別產業的衝擊影響評估等,審議委員初步建議,一般費率起徵價格每公噸300~500元,預計2030年將調升到1200~1800元,優惠費率則保留至下次會議討論。
根據環境部的規畫,初步徵收對象以年排放量2.5萬公噸以上的電力業、燃氣供應業及製造業為主,預計10月底完成費率審議,明年5月採試申報,2026年正式開始收費。
第6次審議委員 最快9月底召開
環境部氣候變遷署副署長黃偉鳴表示,審議委員認為,優惠費率本身應該要有足夠誘因讓徵收對象願意減碳,因此優惠費率保留到下次會議再討論,預計第6次審議委員會最快將在9月底召開,若沒意外將是最後一次審議會。
另外,有委員建議環境部應規畫訂定2030年後的徵收費率,且費率應比照國外滾動式調整;黃偉鳴說,鄰國新加坡的碳定價已超過新台幣500元,費率也會基於實際運作而有調整,目前委員建議的費率區間並非對不同產業而有不同的起徵價,最後的決議將會是一個共同費率。
也有委員建議,2030年後的一般費率將以每噸1200~1800元為區間,黃偉鳴強調,這個區間僅是建議性質,若直接訂定費率將和屆時在任的委員權責產生衝突,加上未來也有很多不確定性,然而碳費政策必須上路才能滾動檢討。
台大氣候變遷與永續發展學程兼任助理教授趙家緯說,這次會議將2030年以後的費率範圍訂定出來,雖還不夠反應排碳的社會成本,但至少是一個好的趨勢及訊號,讓企業了解未來的方向。
扣除優惠費率 環團憂減碳成效差
環團方面,環境權保障基金研究員林彥廷表示,初步討論出的一般費率及2030年之後的費率,上述價格若再扣掉優惠費率,企業實際繳交的碳費將更少,擔憂企業減碳成效差;初步討論出的2030年費率,比先前環團建議的3000元起徵且逐年調整有落差。
林彥廷表示,下次會議討論重點將著重在優惠費率的訂定,由於環境部先前說年底將公告費率,因此下次會議應就會有確切的數字。
碳費成本若太高 工總憂衝擊企業
工總則表示,淨零轉型是一定要做的,但以目前政府規畫徵收碳費的期程看來,並未予歐盟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同步,這會讓台灣產業面臨與國外產業的不公平競爭,而碳費成本訂的太高,就會讓企業的獲利下降,而微利企業更有可能因為繳了碳費後轉盈為虧,因此希望政府要把產業負擔能力納入考量。
工總指出,以台灣來說,主要的競爭對手國就是日本與南韓,其中日本的碳費每公噸61元,且更有不少免徵項目,而南韓的碳費雖然是200元,但買碳權的成本不到20元,如果台灣的碳費高於日、韓,那在競爭力方面就會有很大疑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