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宮古地圖 揭神祕台北湖 |2024.09.10 語音朗讀 3010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台灣圖附澎湖群島圖〉 1722年左右繪製的〈台灣圖附澎湖群島圖〉,圖中的台北盆地完全沉浸在水中,符合清人郁永河《裨海紀遊》中對台北盆地「水急廣,漶為大湖,渺無涯矣」的形容。圖/國立故宮博物院提供〈康熙台灣輿圖〉 〈康熙台灣輿圖〉有兩派學者各自解讀,一方解釋台北沒有湖,一方則以清康熙36年(1697)年,福州知府幕僚郁永河所寫的《裨海紀遊》,當中「大浪泵等處,地廣土沃,可容萬夫之耕」的文字描述判斷有湖,然而這座曾現身於《裨海紀遊》的大湖是否存在,學界爭議多年。圖/國立故宮博物院提供考古證物 多年前開發信義計畫區,曾挖掘到古台北湖存在的證據。圖/取自《台北盆地傳奇(上) 消失的台北湖》影片康熙台北湖模擬圖。圖/取自數位地形模型DTM 【本報綜合報導】如今人口稠密的台北盆地,300年前竟是一個超級大湖?故宮北院9月推出古籍善本選粹新展「四通八達──古代道里交通圖籍展」,其中一幅推測在1722年左右繪製的〈台灣圖附澎湖群島圖〉,圖中的台北盆地完全沉浸在水中,也符合清人郁永河《裨海紀遊》中對台北盆地「水急廣,漶為大湖,渺無涯矣」的形容。在資訊科技發達年代,人們出門已習於仰賴手機查地圖、用導航系統開車,但古代的人們如何辨識方位、抵達目的地呢?道里是道路與里程數的合稱詞,「四通八達──古代道里交通圖籍展」展出繪製道路,並記有里程數的古地圖,以及兼含道里圖的古代書籍。〈台灣圖附澎湖群島圖〉是為本次展覽最大亮點,該展件與台灣博物館的鎮館之寶〈康熙台灣輿圖〉,皆可見在圖的下方,繪一條起至沙馬磯頭(今日貓鼻頭),然後一路向北,最後到達大八里社渡頭附近的點狀虛線,此即17世紀以來,縱貫台灣南北的主要幹交通幹線──南北大路。〈台灣圖附澎湖群島圖〉還有一個亮點,描繪出只存在100多年的「康熙台北湖」,1694年(清康熙33年)4月24日發生大地震,造成台北盆地多處出現地層下陷和土壤液化,加上颱風時海水倒灌,台北盆地一夕間變成一個深約3~5公尺的大湖泊,被稱為「康熙台北湖」。學者推測,此湖100多年後便因淤積而逐漸消退,成為今日的台北盆地與淡水河。大湖是否存在 迄今仍是謎然而「康熙台北湖」只在少數古地圖中出現,迄今仍是一個謎。且古地圖〈康熙台灣輿圖〉,有兩派學者各自解讀,一方看圖解釋台北沒有湖,一方則以清康熙36年(1697)年,福州知府幕僚郁永河所寫的《裨海紀遊》,當中「大浪泵等處,地廣土沃,可容萬夫之耕」、「海舶由淡水港入,前望兩山夾峙處,曰甘答門,水道甚隘,入門,水急廣,漶為大湖,渺無涯矣」,描述從淡水河進入關渡後的台北盆地「漶為大湖,渺無涯矣」,以這些文字線索判斷有湖,然而這座大湖是否真實存在,學界爭議多年。開發信義區 曾挖出古代貝類而除了「康熙台北湖」,尚有距今約1萬年前的古台北湖,中心位置位於三重、蘆洲及松山,泥質沉積物主要分布在板橋、三重、松山及南港。多年前在開發信義計畫區時,便曾挖掘到古台北湖存在的證據,例如:古代貝類。此外,策展人盧雪燕表示,本展特別設計「走在台灣的路上」多媒體互動裝置,以〈康熙台灣輿圖〉與〈乾隆台灣地圖〉為素材,結合新竹至故宮交通路線空拍動態影像,兩相輝映,提供觀眾行走古代台灣南北大路的真實感受。 前一篇文章 全球瘋ChatGPT 商業版用戶飆破100萬 下一篇文章 碳費起徵價 每公噸300~500元 熱門新聞 01奉行四給 劉宗澤獲昆大傑出校友獎2025.10.3002【人間有愛 】提早十分鐘2025.10.3003人間佛教聯合總會赴梵蒂岡 參與宗教對話宣言60周年慶2025.10.3004桃園花彩節 周末大溪登場2025.10.3005【寶島踏查】新竹湖口老街天主堂2025.10.3006輝達總部選址確定 落腳北士科T17、T182025.10.3007燕子口堰塞湖消失 台8線開放通行 2025.10.3008推廣兒童歌仔戲 鄉村巡演明開跑2025.10.3009習川會今登場 台海議題受矚2025.10.3010以控哈瑪斯違反協議 再空襲加薩2025.10.30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當戰傷遇見球衣 轉化自信希望迷你圖書館 在公園與書本相遇世界大賽道奇2連霸 21世紀首見習李會加強中韓戰略溝通 促北韓重返對話APEC慶州宣言 聚焦AI、人口挑戰習近平見高市早苗 籲日恪守中日四個政治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