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月風華】白金漢宮那些年(上)

文/梁允綺 |2024.09.03
505觀看次
字級
白金漢宮象徵著大英帝國的榮光。 圖/123RF

文/梁允綺

相較於白金漢宮前的衛兵交接儀式,幾乎是每位來到倫敦的觀光客都不會錯過的景點,大門內戒備森嚴的區域,則似乎多了些讓人難以親近的距離感。作為一個仍在使用的歷史建築,白金漢宮不僅是英國王室成員的宅邸,更是國家元首履行官方職責之處,那麼白金漢宮的由來究竟從何而起呢?

時間倒回十七世紀初,白金漢宮原址仍是皇家用來養蠶的桑樹園,幾經變賣、轉手於多位王公大臣間後,最終由白金漢公爵購入,並打下具規模之建築基礎。一七六二年,國王喬治三世向白金漢公爵的繼承人買下了這座大宅,白金漢莊園開始成為皇家私人居所,又因被授予夏洛特王后而有了「王后之宮」的稱呼。

一八二○年喬治四世登基,崇尚奢華又對藝術品味極為要求的國王,決意替英國打造一座能與其國力相匹配的王宮。按照擴建規畫,白金漢莊園裡的行宮將被改成U型宮殿,同時,為了紀念英國取得特拉法加海戰與滑鐵盧戰役的軍事勝利,一個靈感源於凱旋門的大理石拱門亦將矗立於前庭中央。然而,這項費用嚴重超支的工程耗時多年,一直延續到喬治四世的繼任者威廉四世任內,才逐步完成國事廳等辦公空間。

一八三七年維多利亞女王登基,成為英國史上首位在白金漢宮執政的君主。年輕又熱衷跳舞的女王有感於宮廷內家庭和娛樂空間不足,上任不久後即提出增建舞廳的構想。在夫婿阿爾伯特親王協力主導下,大理石拱門被移往海德公園的東北角,宮殿開放式的前庭亦被新建的東翼樓封閉起來,使得白金漢宮形成一個今日所見口字型的建築群。

在這段輝煌的歲月中,女王在東翼樓上的中央陽台歡送並迎回參加克里米亞戰爭的軍隊,盛大的舞會在精雕細琢又富麗堂皇的音樂廳和晚宴廳裡接連舉辦,白金漢宮被女王夫婦共同營造成充滿活力的國際政治與交際中心。直到一八六一年阿爾伯特親王早逝後,孀居的女王為免觸景傷情而移居溫莎城堡,白金漢宮才被長久閒置下來。

一九○一年愛德華七世繼位後,白金漢宮展開了新一輪的裝修計畫。許多自維多利亞時代留下的多彩裝飾被改塗成白色與金色,室內的供暖、通風與照明條件也一併檢修改善,曾經中斷的宮廷生活又再次回到了白金漢宮。與此同時,修築維多利亞女王紀念碑的工程也在宮殿大門外如火如荼地進行,等到宏偉的雕像於一九一一年由女王的孫子喬治五世揭幕時,白金漢宮也形成了沿用至今的格局。

一九三六年,「不愛江山愛美人」的愛德華八世為了婚姻問題登基不到一年即主動退位,意外成為國王的喬治六世就任沒幾年就遭逢第二次世界大戰。在這段危險艱困的時期,倫敦遭到德軍猛烈轟炸,白金漢宮本身也成為空襲目標,王宮的前庭欄杆以及西南側的維多利亞女王私人小教堂陸續遭到摧毀。然而,喬治六世夫婦仍然決定留守在白金漢宮以鼓舞士氣、安定民心。

一九四五年五月八日歐洲戰場贏來最終勝利,喬治六世與王后及兩位公主在白金漢宮的中央陽台上向慶祝勝利的群眾揮手致意,也象徵英國人民的生活逐步回歸正軌。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