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國家衛生研究院最近完成首篇研究精神及身體等疾病對老年人自殺影響,結果發現,避免失眠可降低自殺率18.3%,其次為憂鬱症15.7%,高血壓8.9%。專家提醒,女性較易憂鬱、焦慮,預防年長女性自殺,應重視精神疾病,男性則注意身體健康。
這項研究利用衛福部健保署全民健康保險研究資料庫中,自殺病例統計及國家死亡登記數據,分析2010至2019年65歲以上長者自殺9136人、8萬9439例死亡個案等身心狀況。
研究發現,老年人自殺危險因子可分為精神及身體疾病等兩大類,前者以憂鬱、焦慮及失眠為主,後者則為高血壓、消化性潰瘍與癌症。若能減少老年人身心折磨,自殺率可降低近57%。此研究日前刊登於國際權威學術雜誌「情緒疾病期刊」。
若能減少憂鬱等精神疾病發生,可降低年長者自殺率達38.4%;如減少身體疾病發生則可降低自殺率36.5%。國衛院表示,精神、身體疾病對年長者自殺影響相同重要。
研究團隊進一步分析單一因素,結果顯示,避免失眠可降低自殺率18.3%,其次為憂鬱症15.7%、高血壓8.9%、焦慮症8.1%、消化性潰瘍7.7%,癌症7.4%。
研究發現,男性年長者如無精神疾病,則可降低自殺率34.1%,若身體沒有病痛,可降低37.8%;女性減少精神疾病,其自殺率可降46.3%,減少身體疾病可降低34.2%。整體而言,年齡愈老,精神疾病對自殺的影響逐漸縮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