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審計部報告提到,高職生10年來減少16萬餘人,停招停辦學校中近九成為技職體系。其中,國內第一線護理工作人員近九成來自技專校院,但護理科系新生註冊率呈下降趨勢,護理人才恐面臨不足危機。教團分析,這除了與技高無專業群科對應統測衛護類考試有關,新世代學生對工作型態的想像,也間接造就了護理工作人力吃緊的問題。
據教育部統計資料,大專校院學士班(含專科)護理科系核定新生招生名額,自106至112學年度減幅6.86%,實際註冊人數減幅13.74%,新生註冊率減少6.77%。
審計部指出,護理科系新生註冊率呈下降趨勢,護理人才面臨不足危機,且國家衛生研究院也推估,今年護理師將短缺1萬5964人至2萬4447人,護理人力更顯不足。
讀完護理系 卻不願入職
全教總法務中心執行長林金財指出,10幾年前高職護校升格五專,護校升格後,技高再無專業群科對應統測衛護類考試,報考衛生與護理類的考生,必須自行準備基礎生物和健康與護理等專業科目。護理這類需要經過國考取得專業執照的科系,其實每年招生的名額是由教育部控管,所以護理「培育」的人才照理來說是足夠,但學生讀完護理科系,願不願意投入職場又是另一個問題。
私立科技大學校院協進會理事長、龍華科技大學校長葛自祥分析,目前在職護理師的流動率很高,造成人力短缺,根本解決的方法就是要設法提高護理師的待遇,才能吸引學生升學,並提高護理工作的穩定度。
台灣護理協會副理事長、成大護理系教授陳靜敏說,護理工作「職場血汗」的形象已深入大眾心中,願意投入護理科系就讀的學生自然就少,行政院去年提出的「護理人力政策整備12項策略計畫」提到教育部應研擬提高護理系招生的政策,護理人力持續短缺,教育部應加速腳步解決問題。
盼政府伸援 改善2高1低
護理師公會全聯會副理事長林綉珠表示,儘管教育部增加護理科系員額,但學生就讀意願低才是根本問題,希望政府投注資源,改善護理執業「高風險、高威脅、低報酬」現況。
林綉珠指出,政府應讓護理成為「值得信賴、具吸引力、可長久從事」的行業,才能讓更多學生選擇護理相關學系,一旦學生認為性價比不高,加上少子化,選擇機會更多,恐會「用腳投票」,不願進入護理行業。
林綉珠表示,大批護理師即將退休,台灣卻進入超高齡社會,護理人力嚴重不足,建議政府投入更多資源於健康產業、護理學校、職場營造等領域;如果薪資福利與台積電一樣,雖然工作內容辛苦,但薪資如具有吸引力,還是會有很多年輕世代願意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