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劇包頭師 巧手為旦角變髮

 |2024.08.23
470觀看次
字級
張美芳(右),在京劇旦角演出前,用巧手細心為演員貼上小彎髮片修飾額前,再用大柳鬢勾勒完美臉型。圖/中央社
張美芳在劇場後台30年,圍裙還插著隨時替演員調整頭髮的梳子,成為演員們最安心的存在。圖/中央社

【本報台北訊】為京劇旦角吊起炯炯有神眉眼,貼上小彎髮片修飾額前,再用大柳鬢勾勒完美臉型,國光劇團箱管組組長、負責包頭容妝的張美芳站在後台30年,成為演員最安心的存在。

在傳統京劇戲班後台,有一群隱身幕後重要人物,管理著有如戲班命脈的重要「戲箱」,裡面放置演員從頭到腳的服裝、梳化與舞台所有道具,主要分成7個部門,大衣箱、二衣箱、三衣箱、盔箱、旗把箱、檢場與容妝。

「箱管就像是每個人家裡一定得有的衣櫃,涵括了後台大小事」,張美芳介紹,在劇團裡各箱各有職責,大衣箱掌管文戲戲服,二衣箱負責武戲服飾,三衣箱管理輔助物品及戲鞋等貼身用品,盔箱收整一切盔帽與頭臉部配件,旗把箱則管旗幟刀槍,檢場擔綱變換景幕、收拾道具職責。

包頭師傅  全台不逾10人

張美芳主要負責被稱為「包頭桌」的容妝,是專門替旦角打造頸部以上造型的部門。因此,要請出王熙鳳、楊貴妃前,演員們都得坐在梳妝檯前,在包頭師巧手下,靈活運用「勒、吊、纏、繞、疊、插」技巧包頭變髮,塑出精緻臉型,最後綴上頭面裝飾華麗登台。目前在台灣會包頭技術的不超過10人。

提及入行契機,張美芳回憶,照顧她長大的爺爺愛看京戲,她在小學5年級就考進戲曲教育學校「大鵬劇校」,每天跟著練功、學戲、吊嗓。但她逐漸發現自己恐懼當演員、不喜歡上台,便聽從老師建議到後台當學徒,在包頭老師傅身旁打下手、學習。

「光事前準備,就要磨個3到5年」,張美芳指出,包頭師沒有任何捷徑,就得靠一次次紮實練習,尤其在遵守角色人物身分、性格等傳統規矩打扮外,還得會看演員臉型,量身設計出最合適的造型。

就算她已是純熟的包頭師,要打點好一名演員最少仍得花上20至30分鐘,迎接一場正式演出,包頭師從頭到尾至少得忙上8小時。

同時,容妝更是學無止境。近年國光劇團除了傳統大戲,也積極推出加入當代觀點的新編創作,演員的頭飾造型變得流行時尚,張美芳為此在工作之際到中國大陸拜師,再結合京戲傳統經驗,融會貫通成自己的作品。

梳妝演員  最美扮相現身 

是劇校也是演員出身,張美芳明白演員們上台前準備時間,梳化時總是安靜陪伴,「我很敬佩每一名演員,我知道他們都是從小練習,要登台前得需要付出多少心血,那不是容易的事。」因此協助每個人以最美扮相現身,亮麗展現苦練成果,是張美芳最有成就感的事。

從國光創團初期是年紀最輕的箱管成員,到現在劇團將邁入30周年,已成為後台數一數二的資深前輩,張美芳依舊樂在其中,甚至女兒也從小薰陶在劇團,看著媽媽替演員巧手妝點,現在成為台北新劇團的包頭師傅。張美芳期盼這門專業手藝不會消失,持續為用心的演員助陣。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