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血農夫護土身影 《種土》記錄 曹麗蕙 |2024.08.20 語音朗讀 1850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蕭昭仁30多歲時離開竹科,投身有機堆肥製作,只為把城市垃圾變成有機肥料。圖/《種土》影像團隊提供楊安和希望將自己20多年實驗養地的經驗與知識,分享給更多人,才有機會改善台灣土壤。圖/《種土》影像團隊提供顏蘭權花了長達8年的蹲點拍攝與製作,希望藉由《種土》,喚起更多人關注土地。圖/《種土》影像團隊提供 【記者曹麗蕙台北報導】2004年導演顏蘭權拍攝的《無米樂》,刻畫3位台南後壁老稻農樂天知命的身影,引起社會熱烈回響;20年後,她再度走入農田,這次用鏡頭貼近腳下土地,以8年的時間蹲點拍攝與製作,記錄2位在高雄揮汗「種土」的農人,一心拯救台灣「死土」的故事,顏蘭權說:「我希望藉由《種土》,喚起更多人關注土地,這片真正養育我們的母親。」被笑沒用農夫 等6年才見成果 台灣農地原鬆軟肥沃,部份卻因長年被剝削地力、施用化肥與農藥,變成硬梆梆、不能呼吸的「死土」,顏蘭權表示,「當我接觸到這個議題時,才發現我們一般人離土很遠,沒有注意到台灣土壤其實生病了,需要被關心。」66歲的安和哥(楊安和)、48歲的阿仁(蕭昭仁)是紀錄片主角,兩人都有個神祕的生命密碼—36歲開始務農,都做著讓台灣農地再次「活起來」的夢想。阿仁在30多歲時看了《無米樂》後深受感動,決定放下台大的光環、離開竹科高薪工作,舉家搬到高雄,向台糖租了一塊地,投入有機堆肥的製作。他整天與發臭的菜葉果皮為伍,只為了將城市垃圾轉化為有機肥料,改善土壤問題。安和哥則是長年茹素,30年來堅持尊重自然與生命,不噴農藥、養土栽種有機蜜棗,讓棗園的草長得比腰還高,還會徒手抓毛毛蟲到野外放生。這樣的他早期因蟲害而連續5年無法收成,被村裡人笑是「沒用的農夫」,直到第6年才見到土壤復甦。顏蘭權在2016年遇到這2位疼惜台灣土地的種土農人,她以歌曲《幸福進行曲》形容拍攝紀錄片的頭兩年,「因為目睹安和哥和阿仁在田裡的表情那麼開心,我覺得他們是在為台灣下一代種下『幸福』。」遭遇現實打擊 仍盼傳遞知識然而,2018年,這首幸福進行曲突然變了調,滿懷熱情的阿仁與鳳梨農場老闆合作,使用有機肥種植28萬顆鳳梨,卻遇上台灣嚴重的鳳梨滯銷,辛苦改善土壤種植的鳳梨,最終因腐壞而丟進生態池。同年高雄橋頭科學園區拍板定案,迫使阿仁必須在隔年歸還承租的土地,成為壓垮他的最後一根稻草,顏蘭權說:「但讓我感佩的是,阿仁決定結束堆肥場後唯一的願望,就是親手把土壤裡的垃圾撿乾淨。」安和哥與家族共同擁有的棗園田,3分之2的土地被畫入橋頭科學園區。這也使得他養20多年、恢復生機的良田只能化為水泥地。安和哥如今只剩下小塊土地可供耕作,但他更希望將多年養地知識分享出去,才能讓更多人知道如何改善台灣的土壤。耗費8年時間拍攝,對顏蘭權來說是一項極大挑戰,燃燒存款拍片,讓她壓力大到幾度想放棄,堅持的理由是「阿仁和安和哥信任了我,讓我走入他們生活中拍攝,不能拍拍屁股走人。」為在9月順利把《種土》紀錄片推上院線放映,顏蘭權推動「《種土》後製暨上映集資計畫」,她說:「我希望《種土》被更多人看見,是因為我相信下一個春天交在觀眾手裡。」 前一篇文章 不只球技好 MLB球星行善不落人後 下一篇文章 台灣音樂館、學科中心 共推教案 熱門新聞 01【時光重逢】 壺納鄉思,彩繪揚瓷 ——林振龍的陶藝人生2025.10.1702【大師身影】 曲歌繞梁:音樂家李叔同2025.10.1603佛光山線上佛學院 學子雲端精進2025.10.1604【浮世畫框】 藝術回歸生活喜悅2025.10.1605巴黎佛光人捐物資 關懷弱勢群體2025.10.1606社論--放下手機,重拾人生2025.10.1707雪梨佛光人 三代喜同堂2025.10.1608英文畢業門檻 陽明交大廢除2025.10.1609病假扣全勤獎金 勞長認不合理2025.10.1610從極地到珠峰 世界級地標郵局2025.10.16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台裔陸逸軒 獲蕭邦鋼琴大賽首獎MLB史普林格逆轉轟 藍鳥打進世界大賽新聞化作壽司7分鐘劫8珠寶 羅浮宮長年保全不足羅浮宮劫案示警 故宮強化安防中職威能帝壓制兄弟 桃猿2連勝 作者其他文章羅浮宮劫案示警 故宮強化安防維也納美景宮花繪展 12月綻放故宮百年紀念金銀條塊 一組逾20萬建築的恐懼與療癒 新北美術館展出 八重軸心 展現製造實力金鐘60/60特展 重溫經典娛樂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