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藝師 維護廟宇風華

黃鎮 |2008.07.06
2674觀看次
字級

 

他們三人應高市文化局文化館家族民間館「後勁文物館」之邀,即日起推出「彩塑風華———彩繪、交趾陶、泥塑、剪黏特展」,希望藉由聯展讓民眾知道有人默默在為傳統藝術美學耕耘和付出外,也期許民眾多多認識傳統廟宇的建築形式、材質及色彩之美,進而激起共同維護傳統廟宇建築藝術的情操。

馮進興 以搨彩為廟宇保鮮

彩繪藝師馮進興是高雄市苓雅區人,自小就熱愛繪畫且具天分。1960年拜傳統廟宇彩繪大師卓福田為師,退役後投入廟宇彩繪的行業,至今已四十餘年。

馮進興曾進行的彩繪及修補過的廟宇,遍及南部地區,代表作有高雄市前鎮區戲獅甲廣濟宮、高雄市苓雅區意誠堂、高雄市鹽埕區北極殿、嘉義縣六腳鄉鳳山宮、馬鳴山五年千歲廟等,為文化保存盡心盡力。

進興師有感於廟宇內如壁堵、樑枋、天花板、門神等建築構件的彩繪作品,長期被香火油污燻得焦黑,面目模糊,原貌難以持久保存,深為可惜,遂將廟宇內的彩繪作品,單獨擷取人物部分,繪於木板上,以凸顯人物的地位與神韻。

在顏料上,為考量傳統礦物漆料的不易取得與稀有性,同時兼顧耐久性,進興師使用的顏料底漆為油性水泥漆,雙勾法的線條則為黑色水泥漆,著色的色彩漆料為原色漆,但著色的方式卻堅持採取傳統的搨(音同搭)色工法。

所謂「搨色」,即完全不用筆而純用手掌、手指沾上已調色的顏料,一步步、一層層搨(台語「搭」,意即「一面塗、一面拍」)出來的一種很嚴謹的工法,因此人物或景色栩栩如生,呈現高度立體感。

馮進興用心保留了純粹的傳統彩繪工藝,未摻雜西洋畫法,在傳統藝師中實屬難得。他表示,搨彩作品只要不直接碰到風雨,可以維持很久的時間,頂多是顏色會稍微變淡而已,所以作品保存性頗佳。

黃萬寶 剪黏交趾陶高手

出身高雄縣路竹鄉的剪黏交趾藝師黃萬寶,是台灣早期剪黏名師何金龍的第五代嫡傳弟子。

萬寶師自幼展現過人的繪畫天分,就讀中小學時,就常代表學校參加各類美術比賽,並屢獲佳績。國中畢業後,先進入台南高工進修短期電工技藝,後在台南永康某機車工廠工作,閒暇之餘繪畫創作不輟,同住室友發現他有才華,介紹他到金龍師的第四代弟子黃幸雄師父名下習藝,成為入室弟子。

黃萬寶因資質聰穎,領悟力強,學習年餘即能獨當一面施作工程,成為師傅的得力助手。出師後,除繼續專研各種剪黏、泥塑技法外,並求多元發展並兼習交趾陶技藝,期許自己能成為全方位的傳統藝師,終與鄭勝台、陳朝鐘被讚譽為台灣剪黏界青壯派三大名師。

萬寶師作品人物比例完美,姿態神韻自然優雅,風格清逸。仿古交趾陶作品具古風。代表作有:台北市奉天宮(天公廟)、鹿港天后宮香客大樓、台南縣下營北極殿、高雄縣永安鄉天后宮、屏東縣九如鄉後庄三山國王廟、高雄縣觀音山大覺寺等。

其中最值得稱道的是,民國92年左右,萬寶師所承製的台北市奉天宮交趾陶工程。當時廟方先禮聘大陸知名陳姓彩繪師圖繪一幅二尺見方的封神演義,由有意參與承包的交趾陶匠師競作評比,吸引國內各路知名匠師摩拳擦掌,躍躍欲試。評比結果揭曉,萬寶師以高分雀屏中選,光環凌駕於幾位大師之上,成為中生代本土藝師的後起之秀。

黃金生 精研南北雕工

同樣出身高雄縣路竹鄉的剪黏藝師黃金生,是國內少數知名的青壯派藝師。他自幼歡喜捏陶玩偶自娛,國中畢業後,因對升學缺乏興趣,於是選擇進入傳統藝術領域的學習。曾先後師事剪黏界青壯派的南、北兩大名師黃萬寶與陳朝鍾──先在萬寶師處習得泥塑與剪黏基本技法,再由朝鍾師用心指導,使技法更加成熟精進。

在兩大名師傾囊相授下,黃金生努力以赴,果然沒有讓兩位老師失望。金生師在當兵前,曾擔任苗栗三義天后宮的壁堵浮雕工程施作,當時廟方聘請兩組匠師群進行「對場」(競賽),對方人馬負責神龕背景的龍鳳浮雕,黃金生工作了七天七夜完工後,廟方對他的的作品非常欣賞,卻對另一方的作品表示不滿意,甚至想要求對方拆除神龕背景龍鳳浮雕重塑,但黃金生認為有違同業道義,更何況各個匠師各有其優點與風格,不能因一件作品的失誤而全盤否定,於是極力勸說廟方打消重塑的念頭。

黃金生退伍後參與竹南五穀先帝廟神龕背景浮雕工程,由兩組匠師承攬對場,另一組人馬負責樓上施作工程,黃金生這組負責樓下工程,作品完成後,樓上組的匠師看到黃金生的作品設計成中間正面龍,龍睛炯炯有神,左右隨侍翻天覆地龍,三龍神靈活現,彷彿穿雲而出,對其創作功力之精湛,大為驚訝與折服,自己的作品與之相較,自慚形穢之餘,竟不惜將已完成的作品打掉重做。

長年投入傳統工藝的黃金生,曾因超時工作導致視力受損,後來經長期診治,終於治癒眼疾,該中醫師後來成為高雄市鼓山清雲宮的委員,便力邀黃金生參與清雲宮的剪黏施作工程,如今,這件作品已成為黃金生的代表作。此外,他的代表作還有與萬寶師合作的鹿港天后宮香客大樓泥塑作品 。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